孩子的构音问题一直是宝妈们所困扰的一个难题。

经常会听到宝妈们讲,“感觉他现在什么都能听懂,可就是不会说,嘴巴一点力气都没有,真是着急。”

可当老师反问是否想过孩子为什么不发音、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时,家长的反应大多为两种:

一种是一脸茫然;

另外一种,则是迫不及待地辩解说“老师,我真的什么办法都想了,他就是不配合、不发音”。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不是偶然,一定有它的原因;改变一种现象也绝非瞬间,它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生活即教育”,现在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生活中,我们可以进行构音训练的那些小契机

1、咀嚼练习

如:吃苹果。

此训练可以很好地缓解幼儿下颌和口唇的紧张度,并增加其灵活性。

具体练习时,要根据幼儿下颌的实际开合能力选择适合的食物,并根据幼儿口唇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所选食物的体积,提高食物的硬度和韧度,并延长训练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吸吮练习

引导幼儿使用较粗的吸管吸食较稠的粥,或用双唇吸吮较长的面条。反复练习,提高双唇的力量和灵活性。

3、表情模仿的练习

结合“变鬼脸”游戏,引导幼儿面对镜子进行表情的模仿练习。

如将嘴巴用力打开模仿大老虎(作吓唬人状);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生气);将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咧嘴微笑);手放于嘴角,将嘴唇收紧并微微嘬起(模仿吃到很酸的食物的样子)。反复练习,引导幼儿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口唇的训练。

生活中还有很多进行构音训练的契机,既有趣、又有效,更重要的是简单易操作。

如:刷牙、漱口可以提高口唇的协调运动能力;用舌尖将嘴角的饭粒舔回、用舌尖剔除齿缝中间的食物残渣、用舌头舔食蜂蜜、酸奶等均可提高舌的协调运动能力等等。更多的训练小契机还有待细心的家长去发现、实践。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