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庆、成都、西安等地接连曝出换表门后"燃气费狂飙"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作为新闻博主,我仔细调查了这一现象,发现其中的民生隐患不容小觑!

重庆,当地一些用户反映,更换燃气表后居然出现了"燃气费多计多收"的情况。官方核查后,这一指责确有其事,责令燃气公司全额退款并免职相关责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城成都,一些市民反馈,燃气表换新后,"燃气费飙升"情况十分明显,曾经200元用一年的气费,现在最多只够三个月。甚至有人抱怨一个月仅洗澡的燃气费就高达100元!

西安加入战团。当地网友们自曝家中燃气表更新后读数飞快,有人还专门对比发现,新表转速明显快于旧表。而未换表用户使用量正常,进一步印证了异常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猛烈的"狂飙"潮,消费者哭诉:天然气没那么贵吧?

其实,今年虽然天然气价格有所上涨,但据燃气公司通报,民用气价尚未调整。所以问题显然出在别处。

一些人怀疑,是否存在"刷表牟利"的不当操作?一张张疯狂转动的燃气表,是否成了牟取暴利的"摇钱树"?如果真是这样,无异是公然侵犯民生利益,岂能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想见,如果不及时整顿,类似乱象只会陆续扩散。届时,一张张天价燃气单恐怕会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家常便饭"。这样的后果,中低收入群体显然很难承受。

更不用说,一旦加剧了民众的燃气恐慌,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群体事件。所以对此绝不能视而不见,必须从源头狠狠根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喜的是,重庆当局已经先打头阵,作出了严惩决定。这无疑是给全国各地敲响了警钟,要求彻底解决气表新老差异、阻断不正当利益传导。

我们殷切希望,更多的地区加入"自查自纠"的大军中来,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自身手中。否则,一旦等到网友的集体控诉声浪过大,恐怕最终只能"被动应付",后果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种程度上,这件事情折射出我们公共事业体制化建设仍有不少短板。一些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服务领域,仍缺乏有效监管和共治机制,仅凭市场约束根本不够。这正体现出我们在"保民生"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征程上,依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