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机定子与转子的槽配合选择,是经过理论推理和实际验证的科学合理选择,在电机设计手册等类似的书籍中,会对电机定子与转子的槽配合进行一个基本的推荐,并明确不建议选择的槽配合,这也是电机设计者应该了解的一项常识。

针对电机附加转矩的规避,合理选择定子和转子的槽数,以及两者的槽配合,是非常必要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消除定子齿谐波次数与转子齿谐波次数相等的机会,去解决同步附加转矩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说的直白一些,即让定子齿谐波的极对数不能与转子齿谐波的极对数相等,从而消除电机的同步附加转矩。

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引入几个字母代号,即定子与转子的槽数Z1和Z2,以用电机的极对数P。

为了规避定转子齿谐波极对数相等,即要对定子齿谐波极对数Z1±P和转子齿谐波极对数Z2±P采用规避原则,具体见式(1):

Z1±P ≠ Z2±P………………………(1)

将公式(1)中的关系式进一步推导,得出定子与转子槽数的关系,可以分解为Z1+P≠Z2+P、Z1-P≠Z2-P、Z1-P≠Z2+P 和 Z1+P≠Z2-P 共四种情况,最终应规避的原则即Z1≠Z2且 Z1≠Z2+2P,Z1+2P≠Z2,这也成为电机设计过程中的槽配合回避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在某一电机书籍中看到笼型转子采用斜槽后定子槽配合选择和实际应用结果的案例,在些稍作整理与大家共享,仅供参考,不作为电机设计方案选择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槽配合的选择和效果验证分析,选择经过验证的成功案例,可以规避不必要的麻烦,对于斜槽效果与槽配合的效果分析,必须通过与设计相吻合的控制进行验证,以防止制造过程与设计的失真,理论推断与实际试验结果验证是确定方案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