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咸阳彩虹医院麻醉科 高巧莉

病例介绍

患儿男,9岁, W:30kg “以头皮及耳后包块2周入院” 。

既往史:5年前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危)化疗2年半;多次复查骨髓瘤均提示完全缓解。否认糖尿病、癫痫病史,否认麻疹、手足口、肝炎结核等慢性传染病及接触史;有多次输血史,均无不良反应;无过敏史。家族史: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传染病。

查体:神清,肺部听诊双肺下叶呼吸弱,余呼吸音清,律齐,心率85次/分,心功能:Ⅰ级;气道道评估:颈椎活动度正常,无脊柱相关疾病;Mallampati分级:Ⅰ级;平常仰卧位偶尔有呼吸困难表现。

化验结果:实验室检查大致正常

辅助检查:

b超声示:右耳后皮下淋巴结增大;头顶部局部皮下组织增厚,回声欠均匀.

CT示:1.纵膈区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11.0cm×12.2cm;气管受压变细, 双肺透亮度可,双肺纹理清晰;纵膈大血管、淋巴结及胸 腺分界不清 2.双侧胸膜少量积液。

会诊:患儿神志精神可,患儿近期偶有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及呼吸困难,查体及辅助检查见病例,建议密切心电监护下手术治疗,我科随诊!

术前诊断:

1.头皮肿物

2.淋巴结肿大(耳后、颈部)

3.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

拟行手术:头皮肿物切除术、右耳后淋巴结组织活检

术中管理

10:35:

入室,BP:98/68mmHg,SPO2:100%,HR:110次/分患者入室有刺激性咳嗽,无痰,呼叫主任及二线评估后确认可以进行麻醉。

10:55:

麻醉诱导开始,麻醉诱导后通气困难,SPO2下降,立即行气管插管,持续正压通气,同时肾上腺素20ug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未缓解、继续追加肾上腺素20ug,SPO2上升至100%,听诊双肺呼吸音,左肺湿啰音、右肺无呼吸音,随即沙丁胺醇喷雾剂4喷于气管导管喷入,肾上腺素20ug静脉注射,再次听诊双肺、双肺均为湿啰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11:05:

手术开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气道压30cmH2O。

11:40:

自主呼吸恢复,双肺听诊、无明显湿啰音,然后经气管导管进行吸痰、患者呛咳、SPO2下降,立即正压通气,无法通气,立即肾上腺素0.2mg肌肉注射、SPO2持续下降至20%,心率开始下降至65次/分,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心率、SPO2恢复正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听诊双肺明显湿啰音,静脉注射呋赛米5mg。防止麻醉过浅,给予咪达唑仑1mg。急查血气分析,行床旁胸片及B超。胸片:与2023-11-20CT比较,纵膈及心影形态较前无明显变化,左侧胸膜腔积液,建议随诊检查

术中b超:纵膈内巨大实质性占位,胸腺?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双肺前上、前下、腋上、腋下未见明显实变及肺不张。

术中出量:尿量400ml 出血几乎没有术中入量:乳酸钠林格50ml 葡萄糖氯化钠450ml

手术历时25分钟麻醉时间2小时5分钟

12:45:

患者完全清醒,拔出气管导管,随即行侧卧位,观察15分钟,患者麻醉恢复良好,安全起见,送至PICU。

术后回访:患者回PICU后意识清楚,未出现低氧及呼吸困难症状,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手术当天下午17时返回儿六病房

问题讨论

(1)纵隔的解剖及分区如何?

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隔,下纵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前纵隔:心包前面与胸骨之间

中纵隔:心包及大血管

后纵隔:心包后面与脊柱之间

(图片来自网络)

纵隔的分区:

前纵隔位于胸骨体与心包之间,非常狭窄,只容纳胸腺或胸腺遗迹、纵隔前淋巴结、胸廓内动脉纵隔支、疏松结缔组织及胸骨心包韧带等,是胸腺瘤、皮样囊肿和淋巴瘤的好发部位。

中纵隔位于前、后纵隔之间,容纳心脏及出入心的大血管,如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根部、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静脉、奇静脉末端及心包、心包膈动脉、膈神经和淋巴结等。中纵隔是心包囊肿的多发部位。

后纵隔位于心包与脊柱胸部之间,容纳气管杈及左、右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及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胸段和淋巴结等。纵隔内结缔组织及其间隙向上经胸廓上口、向下经主动脉裂孔及食管裂孔,分别与颈部和腹部的结缔组织及其间隙相互延伸,因此纵隔气肿可向上蔓延达颈部,向下蔓延至腹膜后间隙。后纵隔为支气管囊肿、神经瘤、主动脉瘤与膈疝等的多发部位。

( 图片来自网络)

(2)引起低氧血症的原因?与那些因素有关?

低氧血症常见原因:

1、吸入气体氧分压过低

2、肺泡通气不足(限制性及阻塞性)

成人静息状态下有效肺泡通气量4L/min,限制性通气不足主要见于呼吸肌活动障碍、胸廓顺应性降低、大量胸腔积液、积气时肺扩张受限;阻塞性通气不足主要见于气管痉挛、管壁水肿或纤维化、异物、渗出物等。

3、弥散功能障碍

①肺泡膜面积减少(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

②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基底膜;肺水肿、肺纤维化、肺毛细血管扩张等)。

③心输出量增加、肺血流增快、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过于缩短,导致低氧血症。

4、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泡通气/V/Q=0.8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肺动静脉样分流、功能性分流)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死腔样通气)

血流比例

5、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失调

提高氧浓度不能提高分流静脉血的氧分压

6、氧耗量增加:发热、寒战、呼吸困难、抽搐等,伴有通气功能障碍

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PaO2›50mmHg, SaO2›80%,常无紫绀

中度: PaO230∼50mmHg, SaO260%∼80%,常有紫绀

重度:PaO2‹30mmHg, SaO2‹60%,紫绀明显,紫绀出现与否与低氧血症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紫绀出现意味着中等程度以上的低氧血症,但除外:严重贫血、氰化物或一氧化碳中毒、肺心病等。

低氧有关因素:

仰卧位:

功能残气量和胸部容积减少增加了胸腔的占位效应

重力作用可能压迫气管、血管或心脏

全身麻醉状态:

1、全身麻醉使功能残气量和胸部容积减少更明显,与诱导药物、通气方式或肌松程度无关。与清醒、仰卧位的状态相比,平均减少16%-18%。

2、肺容积减少气道管径变小,加剧肿块对胸腔内部血管的影响

通气模式:

传统教学强调维持自主呼吸对纵隔巨大肿瘤气道压迫有保护作用,正压通气气流速度气道狭窄处诱发湍流,纵隔肿瘤阻碍吸气的同时阻碍呼气,强力正压通气可迫使气流通过梗阻气道,随后呼气受阻,由此产生的动态肺过度充气和自发性peep可减少静脉回流加剧占位效应或心脏填塞。

肌松作用:

通常认为,肌松剂会加剧纵隔肿瘤患者的气道阻塞和胸部占位效应。目前尚不清楚如果顺利完成诱导、安全过度到仰卧位,实施全麻和正压通气后,使用肌松剂是否会增加额外风险。肌松剂带来的风险,建议谨慎对待。

患者诱导注意哪些?

1、患者没有症状+没有影像学或支气管镜检的气道阻塞证据时,可以行常规的静脉全麻或吸入诱导和插管。

2、对于压迫严重的巨大前纵隔肿瘤患者,麻醉诱导前患者应保持“舒适”体位。给予肌肉松弛药之前,建议手动辅助通气以确保能够进行正压机械通气。

3、全身麻醉会使肺容积减小、气管支气管直径缩小,保持头高位可减少膈肌向头侧移位和功能残气量。

4、若术中发生危及生命的气道压迫,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摆放患者体位,采用硬支气管镜和压迫远端通气来缓解。

编辑:禹梦

1.欢迎同行原创投稿,稿酬200元/篇

2.投稿>3篇以上,优先加入新青年高级技术群

3.投稿10篇以上成为新青年特约撰稿专家,获得新青年终身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