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于城市社区的一家家小店,连接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它们是商业的“毛细血管”,也是激发城市活力的“微细胞”。在城关区临夏路街道雷坛河社区菜市场有一家很不起眼的五金店,店铺虽小却托起了一家人的生活和希望。

做过很多事 唯有五金店坚持了下来

4月18日,记者来到雷坛河社区便民菜市场,市场内蔬菜瓜果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在最南侧,有一家小小的不起眼的五金店,已经开了20多年,店主韦作洁正在打理着生意,小店虽小,但产品相当丰富,达几百种之多,如五金工具、钉子螺丝、电线插座、水管、电机等应有尽有。

说起自己开五金店的经历,韦作洁侃侃而谈。他今年65岁,开五金店已经有20多年。2005年、2006年,他和妻子相继下岗,当时女儿正在上小学,生活的困顿让一家人措手不及。为了生活,他卖过菜、炒过大豆、当过保安,可是生活依旧窘迫。为了谋出路,他凭自己上班时做过工程的经历,脑海中浮现一个开五金店的想法。经四处访看,发现五金店生意还可以,他也就没怎么考虑,借了点钱就开起了五金店。当时的几年,雷坛河周边大量的楼盘开发,工地需要五金,因此生意还不错,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保障。后来妻子也找到了工作,虽然不富裕,但一家人的生活没有问题。

孩子上班 家里负担一下减轻了

“五金店开了20多年,所有的积蓄,都在这些货上。”韦作洁说,刚开始五金店的生意还不错,可是随着网络的发达,小实体店遭遇空前挤兑,买五金的人越来越少了,销售额越来越低。幸好早几年,他身体还好,卖五金的同时还给附近居民上门通下水、拆水管、换配件等。他靠着自己手艺和服务,扩展了更多的顾客群体。“虽然生活过得拮据,但我不求人。”韦作洁说,他一生过得很清贫,好多人都想帮助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十多年前,他购买了养老保险,女儿大学毕业后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家里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

开店二十多年 将继续坚持下去

韦作洁说,女儿嫁人后,有了自己的生活,本以为他和老伴能有个好日子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老伴患了血管病,一次检查就是几千元,自己的五金店生意只能勉强维持。

“好在退休金四年前就开始发放了。”韦作洁说,现在老伴在家里下不了床,他除了照顾老伴,就是打理店里的生意。不久前,市场监管部门在他的营业执照上加了几项卖其他商品的项目,他可以卖蔬菜、水果增加一点收入,这让他很高兴。“平平淡淡的生活,没有大起大落。”韦作洁说,开了二十多年的五金店,虽然没有挣大钱,但是日子还算过得去,现在,他最希望自己的老伴能尽快好起来,让她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