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沈冰清 吴筱凡

“文城在哪里?”“总会有一个地方叫文城。”小说《文城》中林祥福一路南下追寻的目的地,其原型就位于海盐县沈荡镇。独特的文学色彩,悠悠的水乡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海盐县沈荡镇立足特色,做足“文”章,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积极打造“书里文城·醉美沈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中华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安亚斌一行来盐考察,指导海盐创建中国“文学之乡”相关工作。老镇沈荡作为考察第一站,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人间四月,一起走进这座小镇,感受“书香”正浓,“文”气十足。

多彩阅读活动 书香满城

“余华老师曾说‘活着’是汉语里最有力量的词汇之一,在读完《活着》这本书之后我深有体会。”近日,沈荡镇“青蓝书韵”青年阅读会上,20余名青年文学爱好者热情高涨地交流着文学作品,其中,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等备受欢迎。“孙荡”、“万亩荡”,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令在场读者感到格外亲切。在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中,文学与沈荡人的生活记忆有了深深的联结。

四月是全民阅读月,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沈荡镇举办了“书里文城·悦读生活”第十五届全民阅读节系列活动。经典诵读、读书沙龙、走读活动……形式多样的阅读会走进乡野田间,走进农家书屋。各村(社区)纷纷根据辖区情况,提供各具特色的阅读服务,让书香润泽千家万户,惠及老幼群体。

来到董司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阅读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种下。趣味十足的绘本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5名小朋友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诵读和分享绘本故事,提高阅读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走进永庆村“锦绣银晖”老年学堂,旧时记忆遇上了书香致远。老年学员们在乡贤林天仁的带领下走读沈荡,从沈荡毛巾厂出发,走过老弄、老宅、老桥、老街,细数一砖一瓦承载的历史,串联起老一辈心中的沈荡记忆。

“本次全民阅读节期间,我镇将会开展15场系列活动,让辖区内的男女老少都有机会参与进来,点燃对阅读的兴趣。”沈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平时各村(社区)的礼堂书屋也会不定时提供一些文化服务,希望阅读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体验传统文化 唤醒文化基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终知此事要躬行”。近日,一场兼具本土气息和文化韵味的活动——海盐县沈荡镇第六届农耕文化旅游节暨白洋村耕读文化启动仪式,在沈荡镇白洋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春天到,春耕早,诵读诗书也重要。白洋村耕读礼现在开始,春门大开。”沈荡镇实验幼儿园的50余名小朋友体验了从“开启春门”到“授锄开耕”七个环节的耕读礼仪。十余户亲子家庭和村民们一起拿起传统农具,亲自播种下番茄、辣椒、茄子、玉米等蔬菜,让小朋友们在实践中体验农耕文化。

“耕”以强体,“读”以润心,耕读文化诞生于绵亘千年的中国农耕文明,承载了古人对土地的敬畏,对知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它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却略为陌生。尽管传统耕读的方式已时过境迁,但其蕴含的“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仪式上发布的研学路线将兼顾“耕”与“读”,串联起白洋村优质农文旅资源。通过“村游驿站—共富菜园—农耕展示馆—美丽乡村点—大自然课堂—万好蔬菜共富工坊采摘点”一系列点位,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读懂传统文化的内涵。

近年来,得益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传承,沈荡频频出圈。2016年,钱氏宗祠正式对外开放,八年间成千上万参观者慕名前来。省级非遗文化海盐钱氏故事越来越为人所知;2022年,沈荡发布首张《余华文学地图》,并在沈荡老街实景化落地,成为诸多文学爱好者的“朝圣之地”;一年一度的沈荡开酿文旅节,吸引数千人走进百年酒厂,见证古法酿造。

而打造“书里文城·醉美沈荡”远不止步于此。据了解,谷仓文化产业园、沈荡酿造文化园等项目正在筹划打造中,一个个精神文化地标的诞生,将让水乡老镇焕发新活力。

(来源:海盐县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