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抗战老兵来上海出差,在公交车上,发现藏匿9年的日本间谍

1957年,上海,徐永卿这位抗战期间的老八路,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让他心跳加速的面孔。

徐永卿此行本是因公来到繁华的上海,从车站到水产学院的距离不短,他无奈地选择了公交车作为他的通勤方式。车内拥挤不堪,人们或站或坐,忙碌而沉默。徐永卿靠窗而坐,目光无意中掠过窗外繁忙的菜市场,正当他准备转回视线时,他的目光突然定格。在人群中,一个亚洲男子的面孔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个他在抗日战争中极为熟悉的面孔——河下谷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徐永卿的上海之行

1957年的春日,上海的早晨迎来了它特有的忙碌和喧嚣。原八路军成员徐永卿,带着公务的使命,从熙攘的上海车站出发,准备前往位于城市另一端的水产学院。由于地点的远隔,他只能选择依赖这座大都市繁忙的公交系统。

他登上了一辆前往学院方向的公交车,车内已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乘客:上班族急匆匆地翻阅着手中的文件,老人们低声交谈着家常,而学生则带着书包,偶尔窃窃私语。公交车穿梭在高楼林立的街道之间,偶尔会停靠在某个繁忙的站点,让新的乘客上车,同时也有人匆匆下车,继续他们的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永卿靠窗而坐,外面的景象一闪而过。当公交车缓缓驶过市中心的一个大型菜市场时,他透过窗户观察着那熙攘的人群。市场内人来人往,摊贩高声叫卖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顾客们挑选着需要的商品,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当公交车即将驶离菜市场,徐永卿的目光无意中捕捉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一个中等身材的男子,穿着普通的灰色西装,头发略显稀薄。他正站在一个水果摊前,与摊主交谈。虽然距离有些远,徐永卿还是认出了这人——河下谷清,他在抗战期间与这位日本人有过一段深厚的交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抗战岁月的难忘往事

在抗日战争的激烈岁月中,徐永卿身处济南,这座城市经常成为前线的焦点,而他则被组织安排从事卧底工作,深入敌后,与日本人士接触,以获取对抗日战争至关重要的情报。

济南,作为一个交通要塞和军事重镇,在战争期间日本军队设有多个指挥部和后勤基地。徐永卿多次变换身份,有时候是商人,有时候是小职员,甚至偶尔扮演日本人,这些角色让他能够接近日本官兵和在地协力者,收集各种战略和战术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过程中,他遇到了河下谷清。河下谷清的父母在中国吉林省从事医疗工作,他自己也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这样的背景使得他对中国有着不同于普通日本士兵的情感。他们的第一次接触发生在一个看似偶然的会面上,实则是徐永卿精心布置的一个场合。河下谷清当时伪装成一个商人,而徐永卿则表现出对其商业提议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几次会面中,河下谷清逐渐打开了心扉,向徐永卿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背景。他说,虽然自己持有日本国籍,但他的父母长年在中国为患者治病,从小在吉林长大的他,自然而然地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与感情。这种情感使他对日本侵华的行为感到矛盾与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对话常常在夜晚的小酒馆里进行,周围是济南特有的老旧建筑与狭窄的街道。这些场所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私密性。在交谈中,河下谷清多次表达了对当前战争状态的忧虑,他担忧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

河下谷清还透露,他的父母经常向他描述他们在吉林时如何帮助当地人治病,他们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和照顾在河下谷清的心中种下了敬重和同情的种子。这让他在行动和决策时总是试图寻找不至于对中国民众造成过大伤害的方法。

河下谷清的身份和背景使他成为了徐永卿在抗日活动中极其重要的联络人。他的复杂身份和对中国的深厚情感使他在某些方面能帮助徐永卿更加有效地开展抗日活动。徐永卿在与河下谷清的交往中逐渐建立了信任,这种信任基于他们共同的目标和河下谷清表面上的反战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下谷清多次为徐永卿提供了日本军队的行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抗日组织的战略部署至关重要。例如,他曾透露了一次日军在济南周边的秘密集结计划,这使得抗日力量得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避免了可能的大规模伤亡。在另一次行动中,河下谷清提供的一份详尽的日军物资运输路线图,使得抗日力量能够成功截断了一批对日军极为重要的补给,从而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

然而,河下谷清的活动并非全部正面。在他的帮助下,成立了一个名为“中日反战青年联盟”的组织。这个组织表面上宣称旨在拉拢中国青年参与反战,通过组织讲座、发放传单和组织和平游行等活动,号召年轻人反对无意义的战争。他们在校园和青年集会中积极发言,动员更多的青年加入他们的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组织的真实面目逐渐暴露。河下谷清利用他在组织内的影响力和对成员的控制,暗中策划了一系列针对激进反战青年的秘密清除行动。这些青年被视为潜在的威胁,因为他们具有高涨的爱国热情和反日情绪,可能对日军在华的安全构成威胁。在河下谷清的指示下,一些关键人物被诱导进入陷阱,随后不见踪影。这些行动通常在夜间进行,被害者通常在无人的地方被秘密处置,他们的失踪在当时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恐慌和不安。

这些秘密行动在徐永卿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河下谷清巧妙地在帮助与害处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他继续作为一个信息提供者和组织者在抗日组织内部活动,而他的另一面,一个冷酷的执行者,却始终隐藏在阴影中,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这段历史才逐渐被揭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惊悉真相后的行动

徐永卿在上海水产学院处理完公务后,决定拜访自己的旧日战友许世友。两人曾在战争年代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许世友自那时起就一直是徐永卿的上级,他们在军中共同经历了许多生死考验,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超越了普通战友的层次。

许世友退役后,在上海市政府担任了一职,保持着与军界的密切联系。徐永卿知道,如果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他处理河下谷清的问题,那非许世友莫属。他前往许世友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住所,这是一座典型的上海老洋房,带有小花园的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抵达后,徐永卿被迅速领进客厅,许世友已经在那里等候。两人的见面充满了老友重逢的温馨,但徐永卿的来访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叙旧。在交谈的过程中,徐永卿向许世友详细说明了他对河下谷清真实身份的发现,以及他在“中日反战青年联盟”中的双重行为。

许世友听后,表情严肃,立即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他知道,这样的行为不仅对中国青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而且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他没有犹豫,当即在书房的书桌上草拟了一封信,信中详细说明了河下谷清的情况,并附带了徐永卿提供的所有相关信息。许世友将这封信封好,交给了他的秘书,指示其立即送至上海市政委柯庆施的办公室。

柯庆施收到信后,迅速采取了行动。他调集了一支由精通情报工作的警察组成的小组,负责追踪和抓捕河下谷清。此时,正值河下谷清改名为尤志远,他在上海的一个旧物市场经营电器修理店,企图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警方开始对尤志远的行踪进行追踪时,过程中收到了三封群众举报信。这些信件不仅确认了尤志远即是河下谷清,还提供了他店铺的确切位置。信中的详细描述让警方能够迅速定位到他的电器修理店。

警方决定行动迅速,以防河下谷清察觉到风声再次逃脱。在一个清晨,警方组织了一次精心策划的突袭。他们包围了位于市场一隅的电器修理店,当河下谷清正在店内忙碌时,警方进入店内,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即将他制服并拘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尤志远的秘密及其末路

在河下谷清(化名尤志远)的电器修理店被警方突袭并成功拘捕后,他立即被带到上海市内的一个安全的审讯设施。由于涉及的是高度敏感的间谍活动和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审讯由专门的情报和安全官员负责,他们精通反间谍技巧和审讯程序。

审讯开始时,河下谷清面对的是一间简朴的房间,只有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房间的一角设有录音设备,以确保记录下所有的对话和供述。审讯官员首先核实了他的身份,并逐一询问了他在中国的活动和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审讯过程中,河下谷清并未尝试否认自己的身份或行为。他详细说明了自己如何利用妻子在公安局工作的便利,获取了一张假身份证。这张身份证上的名字是“尤志远”,他用这个名字在上海的旧物市场开设了电器修理店。店铺表面看似普通的维修服务点,实则是他进行间谍活动的掩护。

河下谷清进一步透露,在这家店中,他已经隐藏了九年之久。这九年间,他在日本军方的指令下,一直在中国潜伏,不仅为日方持续收集情报,还试图在中国内部建立一个情报网络。他详细描述了他如何通过修理店与各种顾客接触,暗中观察和记录有关军事和政治的敏感信息。这些信息随后被他通过秘密渠道传送给日本的情报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审讯的深入,河下谷清也交代了一些他曾接触过的关键人物和事件,他的供述中提到了多个他以前的同谋,以及他们在中国的活动细节。这些信息为中国的反间谍机构提供了重要线索,帮助他们进一步揭露和打击日本在华的间谍网络。

审讯结束后,根据河下谷清的行为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他被判处无期徒刑。考虑到他的间谍身份和潜在的逃脱风险,决定将他关押在安徽省的一个劳改所。劳改所位于偏远的乡村,周围环境严苛,被用于关押那些被视为对社会具有重大威胁的重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被押送到劳改所的过程中,河下谷清被严密监控,以防他逃脱或与外界接触。到达劳改所后,他被安置在一个高度监控的区域,这里的生活条件极为简朴且受到严格控制,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

参考资料:《中日关系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