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在家的李阿婆

接到了一通021开头的本地来电

在电话那头的“忽悠”下

47万元养老积蓄

一卷而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通“神秘”来电

“我是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外省市有一张你名下的银行卡涉及犯罪,我们需要核实情况……”2023年12月的某天,李阿婆在家中接到了一通来电。

来电界面并未显示是诈骗骚扰电话,电话也是以021开头的本地固定电话,没有多加提防的李阿婆信以为真,着急地向对方询问来龙去脉。

其后,对方以进一步沟通为由,要求添加李阿婆微信,并发来了李阿婆的身份信息、一张盖有红章的“强制执行资产冻结执行书”图片以及在派出所内办公的视频,这让李阿婆更确信了对方的“官方”身份和说辞。

在对方的逐步施压下,李阿婆跟随着指示下载软件、登录网银、输入密码……看到对方口中的“查账”变成了将自己银行卡中的47万元一卷而空,李阿婆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诈骗陷阱。

“本地来电”原是伪装

警方经侦查发现,李阿婆接到的来电号码是某酒店房间座机号,且该号码在4天内拨出了600余通电话。一家酒店的座机怎么会频繁拨打出诈骗电话?一切要从王某的“兼职”说起……

2023年11月,王某从朋友处了解到能通过帮助安装电话设备用以拨打诈骗电话的方式赚钱,一心也想赚快钱的王某遂联系了有需求的上家。

“安装一台设备,使用一天给1000元报酬,路费、住宿费全包。”在高额收益的诱惑下,2023年12月,王某毅然踏上了“兼职”之路。

一套电话设备、两个不明机器、两根电话线……王某在对方的安排下拿着“设备”入住酒店,后又根据对方的指示,一步步改装酒店房间内的座机。诈骗分子则可通过远程控制王某改装的电话设备,使用国内的座机号码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实现人机分离,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强。

而李阿婆就是通过王某安装的电话设备接到了显示“本地来电”的诈骗电话,一时放松警惕误入诈骗陷阱。

2024年3月,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王某提起公诉,检察机关认为,王某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仍为其改装电话装备,致使一名被害人被骗钱款47万元,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4年4月,经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王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司法为民不止于办案

“案件本身的完结,并不是对受害者伤害的结束,往往还有后续而来的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在办案之余也应该关注到群众切身利益。”在办理该案期间,承办检察官了解到李阿婆现已78岁高龄,此次被骗钱款系其全部积蓄,如今经济状况困难,其正常生活难以为继,遂将救助线索移送该院第六检察部。

接到线索后,检察官仔细查阅了原案证据材料,开展走访调查工作,认真了解李阿婆面临的实际困境。经调查核实后发现,此前李阿婆一直在照顾患病的老伴,生活相对闭塞,对于各类诈骗手法了解并不多。而在案件发生前不久,其老伴刚因病去世,此次被骗钱款不仅是其全部养老积蓄还包括了丈夫死后的丧葬费,其又需长期服药,可案发后,却始终未得到任何赔偿。

为帮助李阿婆摆脱困境,该院决定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依法向李阿婆发放司法救助金。同时,就李阿婆对诈骗手法了解不多的情况,针对性地向其做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普法。

“感谢检察机关,有了这笔应急钱,我的生活压力缓解了很多,以后我也会注意提高警惕,不再被骗!”当检察官将国家司法救助金发放至李阿婆手中时,她说道。

小案件背后是大民生。金山区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案理念,坚持“应救尽救”工作原则,着力打造“金色阳光”司法救助工作品牌,积极面向因案致困被害人开展多方面的救助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困难,传递司法温度,今年以来,共有27名符合条件的司法救助申请人收到了司法救助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察官提醒

陌生来电要警惕!

诈骗分子利用改装设备伪装成本地号码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因此,即使看到“本地”号码来电也不能放松警惕。

诈骗“帮凶”当不得!

为诈骗分子架设呼转设备、提供通信线路、批量拨打电话、群发短信或添加好友等,都涉嫌犯罪,将被依法追究相应责任。谨记,切莫为“蝇头小利”,以身试法,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

上海法治声音

上海法治声音是一个政法人发声集结号。我们拥有一批熟识的政法条线工作者、基层干警、法官、检察官和法学教授。 从法治活动、大案要案,到市民关心的法治话题和民生信息,都可能写进我们给你的法治声音“集合帖”。 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报业集团联合出品。聚焦法治热点,关注法治人群,传播法治精神。

来源:金山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