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床数据显示

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

将有30%~40%的患者

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

且很多并发症一旦产生

药物治疗通常很难逆转

逐渐成为糖尿病人死亡主因

4月19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官滨斌做客《医生我想问》直播间,从预防说起,为大家解答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疑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间很多读者在线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尿病并发症危害极大

在直播间,很多读者的提问都围绕着并发症而来,官滨斌表示,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

  •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 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重点关注的,主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如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等。

“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能会失明。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双下肢的浮肿。”官滨斌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出现双下肢麻木,感觉缺失、感觉异常,下肢末梢、手指末梢有针刺样疼痛,晚上会痛得睡不着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滨斌提醒,需要尽早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

医生指导下规律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注射

✦空腹血糖尽量维持在4.4~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维持在小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每三个月测一次,比较好的标准应该是小于7%。

需要积极控制好血脂和血压。

✦建议至少每年做一次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

糖尿病不可逆转但能缓解

要避免糖尿病并发症,更重要的是避免糖尿病,做到提前预防、提前知晓、提前治疗,否则一旦患上糖尿病,便只能终身服药。

在直播中,有粉丝也在关心糖尿病是否能逆转,官滨斌表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理论上是不可能逆转的。

他介绍道,目前有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严格的饮食控制之后,体重明显改善,可以将血糖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需要服用任何降糖药物,医学上称为“糖尿病的缓解状态”,但并不等于治愈,可能在体重增加或者应激的情况下,血糖又会升高了。

官滨斌提醒,患者需要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长期维持糖尿病缓解状态。“糖尿病管理是五驾马车的理念,饮食治疗是基础,运动治疗是手段,药物治疗是武器,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是保障,糖尿病患教育是核心”。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以患者为中心

官滨斌介绍道,降糖药物的选择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肝肾功能等。

其次要考虑药物的降血糖程度、不良反应、低血糖风险、对体重的影响等,还要考虑口服降糖药的可及性,以及药物的价格。

他建议,患者可以就具体用药方案和医生沟通,现在提倡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参与临床药物的方案选择,医生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再进行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食用代糖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饮食方面,官滨斌提醒,不推荐糖尿病患者进食代糖类的食品,虽然它不增加这种热量,也不直接升高血糖,但是会有其他副作用,“像糖醇类可能会增加腹泻,果糖类可能增加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等等”

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食物量的控制,特别是总热卡的控制,避免进食精致碳水、高脂食物,推荐进食一些低升糖指数的食品,比如荞麦;多吃一些蔬菜,减少红肉或者精加工肉类的摄入,避免夜宵。

推荐糖尿病患者日常喝白开水、淡茶水、黑咖啡、脱脂牛奶,如果没有糖尿病肾病,也可以喝豆浆,碳酸饮料、奶茶等含糖饮食是引发糖尿病的隐形杀手,碰都不要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糖尿病

你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卫生报糖尿病交流群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朱晓洁

编辑:小枫、杨丽(实习)

审核:黄美辉、陈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