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新闻报道了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展开反潜作战实操训练的相关内容。据悉,除了传统的火箭深弹打击水下目标的场景外,学院学员还使用小型无人艇进行了潜艇搜索训练。此举表明,解放军已经开始系统化地为海军培养无人设备使用人才。随着这些智能化无人舰艇的广泛应用,解放军的反潜体系将更加稳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MARTAC公司等军工巨头,纷纷推出各类水面或水下无人舰艇概念。中小型无人舰艇技术的大范围扩散已成必然之势,相关技术成果也在各国的积极投入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根据当前的科技发展速度预测,中小型无人舰艇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迎来快速的迭代升级,并在持续完善中逐步成为新世纪海战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趋势的出现无疑让人们感到意外,毕竟从历史经验来看,即使在军备竞赛激烈的冷战时期,人类也未曾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经历如此高强度的军用技术迭代和观念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单凭技术进步已经无法使一个国家适应新时代的现代战争。只有在技术进步的同时,适时地发展相应的军事理论,才能使这些技术发挥出最大效能,从而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值得欣慰的是,从央视新闻最新报道的,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训练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解放军在此问题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这次反潜技能训练中,学院不仅设置了“火箭深弹打击水下目标”,这样的传统训练科目,还增设了“使用无人平台探测搜索水下目标”的科目。这意味着解放军已经将操控中小型无人舰艇,纳入学院系统性培养的基础课程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学员开始接触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中小型无人舰艇,中国海军的无人舰艇人才储备规模也将进一步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将使得解放军有更多的精力,去研发基于无人舰艇的相关战术,其中反潜作战,便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较无垠广阔且毫无阻挡的天空,现有水下探测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受到众多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潜力。在进行反潜作战时,最为有效的策略仍然是,利用搭载了声纳等水下探测设备的舰艇,建立起水面反潜网络,以此遏制敌人潜艇的活动,显然,这个战略所面临的问题亦清晰可见,即对参战舰艇的需求量必然颇大。数量不足便可能导致反潜网络的破绽。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决定陆续制造,超过70艘056/056A轻型护卫舰,主要是由于这类舰艇具有较强的反潜性能,且造价相对较低,建造周期较短。让解放军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拉出一支数量可观的水面反潜力量,有效遏制了美国核潜艇在中国周边海域的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056A型护卫舰具有极高的性价比,但是其实际部署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对操纵人员专业素养,和维护保障设施的严格要求。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尤其是随着美国不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实力,解放军面临的反潜压力日益增大,亟待强化自身的反潜能力。

在此背景下,解放军不得不寻求建立一支新的反潜部队,其特点是人员需求更少,生产成本更加经济实惠。考虑到这一需求,具备水下探测能力的中小型无人舰艇应运而生,成为满足解放军需求的理想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中国在智能无人技术领域已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使得无人舰艇能够自主出航执行特定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自行返回港口。在整个任务过程中,几乎无需人工干预,所获取的数据均可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至相关分析部门。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这些数据有望实现由人工智能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再由人类进行二次筛选,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中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为大规模生产中小型无人反潜舰艇提供了坚实基础,使我们有能力在短期内,建造数十艘甚至上百艘此类舰艇。结合上述自主任务能力,大量的边缘性反潜巡逻任务,便可交付给这些无人反潜舰艇负责。这样不仅能进一步完善解放军的水面反潜网络,提高探测美军水下目标的效率,同时也为现有的有人反潜舰艇腾出精力,以便投放到其他更加关键的任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看,解放军正在积极利用这些无人舰艇,处理那些看似琐碎却又不可或缺的勤务任务,以此缓解人员压力。一旦实现人机协同作战模式,解放军就能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集中到更为关键的领域,从而大幅提升整体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