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曝光台栏目不曝光具体的公司名称,其实曝光的事情也不新鲜,就是拖欠房屋租金。

这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公司旗下品牌公寓出现的租金纠纷。

欠租纠纷

最近维C公寓传媒带着专家团队,进行全国十城巡回调研,昨天就到达宁波市。

宁波租房市场也同样经历着出租率租金双双下滑的行情,受此影响的企业并不少。

今天走访宁波市场的时候,听到一个消息,某房产公司旗下的品牌公寓拖欠租金,跟合作的房东闹纠纷。

2017年,宁波做包租模式的A公司租下了联安文体大厦进行商业运营,期限为15年。

同年,A公司把该大厦7层到14层约11800平方米面积的房屋转租给B公司运营,约定首期租金为年付,以后每6个月为一个支付期。

B公司承租这栋房,已经是“三房东”的角色。

在这里穿插一下,B公司的股东背景是房地产公司,也曾经赫赫有名,经营得风生水起。

可以回顾一下,2017年房地产公司在做长租公寓疯狂拿房的画面,跑马圈地扩规模,以赚快钱的思路入局长租公寓,根本就不是算账的逻辑。

2023年9月,B公司开始拖欠房屋租金和水电费,据A公司的说法是,“到目前为止共拖欠房屋租金440余万元、水电费13万余元”。

收不到租金和水电费,A公司肯定急了,于是向这座大厦的全体在租租客发了一则通知,要求在住租客跟A公司进行租赁房屋信息登记,若租客同意与A公司签订合同,则可按照原租房合同规定的日期进行居住,并在退房时由A公司退还押金。

如果不签订合同,那就断水断电。

于是,这栋大厦现有租户200多户,近半数租户已与A公司重新签订租房合同。

B公司针对这件事也做出了回应,关于拖欠租金金额,所拖欠的440余万元房屋租金中,有330余万元是今年4月至10月的预付租金,公司实际欠款约110余万元。

作为运营管理方,B公司在租户群告知,公司面临资金压力,正在与A公司沟通租金减降事宜,租户租金不得支付给非公寓运营方,并承诺作为集团公司会保障租户权益与安全。落款为B公司名称及公章。

A、B公司双方纠纷至今并未解决。

欠租的背后

B公司的股东是一家房地产公司。

熟悉房地产板块的人应该都看得到这条消息,这是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对外的公告信息,内容大致是:

“由于公司面临流动资金压力,未能如期支付2022年票据相关款项”。

这笔境外票据金额9614.5万美元,按照之前2022年商定的条款,在2024年4月20日前,至少应该支付30%的本金及利息,否则就是违约。

正如公告里面说的,此次未能偿还债券,可能会导致债权人要求加速偿债,也就是出现债务挤兑。

在此次公告之前,该家房地产公司已经出现过两次未能偿还债券的情况。

据港交所信息,截至4月22日交易结束,这家房地产公司股价为0.2港元/股。

试想一下,当股东出现这样的兑付风险,B公司会不会受到波及?

答案是肯定的,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有一说一,B公司出现租金拖欠,跟其母公司关系不大,而是跟当初疯狂拿房,如今面临租房市场行情下滑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初拿房有多疯狂,如今退房就有多狼狈。

B公司拖欠租金,也很有可能是有意为之,这样就可以把亏损的项目交还给房东;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如其所言,公司正面临资金压力,无法支付底租成本。

受伤害的还是租客。

租客选择继续与B公司履行合同,房租如约交给B公司。

这么一来,B公司靠租客如期上交的资金回血,缴清了欠A公司的租金,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更糟糕的是,B公司收到了租客的租金,还继续拖欠A公司的租金。A公司收不到租金,就来给租客施压。

最糟糕的是,B公司直接躺平或玩消失,A公司只能认倒霉,租客利益难以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维C公寓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