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甘正传》中,母亲对阿甘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三年前在深圳买房的人,一路走到现在,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时而情绪高涨,时而消沉沮丧。

从一开始的坚信“买到就是赚到”、“再不上车就来不及了”,到后来眼睁睁看着房价下跌,那种在大时代洪流中,深感自己渺小且无能为力的恐惧和焦虑。

再到后来,看着各种理财产品接连暴雷,心里暗自庆幸当年因为买房而完美避开了股市、债市、信托、基金等层层收割。

生活,就如同一场奇妙的旅程,每一步都充满了无限可能。

01

昨天看到一篇深圳业主自述买房的帖子,21年初他在前海打新,花1300多万买了一套前海天境的房子。

从后视镜来看,这位业主就是妥妥的站岗,现在应该是处于大众所认为的懊悔不已的状态,天天泪流满面。

然而,并非如此。

为啥?

据他所述,当时为了凑这套房子首付,他果断卖掉南山中心区的一套小两房,总价580多万,同样卖在了最高点。

三年过去了,如今这套小房子已经跌至370万左右。

算下来,相比同期买房的业主,实际亏损并不大,某种意义上还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他是出于换房需求,如果没买前海这套房,也会买了其他房子,可能位置更差,现在跌得更多。

有一种说法是,卖掉房子后放在银行吃利息,这样躺平不香吗?

从现实情况来看,暂且不说这两年存款利率越来越低,长期持有现金必然贬值,大部分人卖掉房子后,拿着巨款不买房,大概率都是被各种收割,包括理财坑、杀猪盘,或者乱消费,去花天酒地,最后把生活弄得一地鸡毛。

02

这两三年以来,楼市遭遇下行周期,很多人因此幸灾乐祸,拍手叫好,甚至无知者无畏,高喊一鲸落万物生。

市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陷入了买房有罪的舆论。

你就想想,相较于2021年高峰期,深圳房价下跌了35%,一些地区下跌了40%甚至更多,老百姓的日子变得更好了吗?普通人赚钱变得更容易了吗?贫富差距缩小了吗?

其实并没有。

没钱的人依然赚不到钱,有钱的人变得不敢乱花钱。

底层逻辑是,房地产不单单是一个行业,还跟土地财政相关,并和银行深度捆绑,居民70%的家庭财富都在房产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市场的预期趋于悲观,经济和消费也会相应萧条。

从趋势上看,不排除N多年后,中国会像日本那样,汽车产业取代房地产,成为中国第一大经济支柱。

但是目前来看,单是综合税收贡献这个维度,房地产在中国经济的重要地位就很难被取代,更别说超越。

换个角度,这种情况下,手头有闲钱的投资客还去一线城市买房,说明啥?说明真心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了。

相比那些随时可能一夜就被清零的理财产品,还是好房子最踏实。

03

昨天,北京楼市突发利好,离婚不满一年且名下无房,买房可以按首套利率办理贷款。

实际上,最近在房贷方面,央行还透露了一个重磅信号。

3月份,全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而新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71%。

这是近年来,房贷利率首次低于企业贷款利率。

说明货币的倾向性发生了实质变化,现在货币对楼市的支持力度,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

根据央行历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8年金融风暴后,一直到2018年末,中国个人房贷利率都是低于企业贷款利率。

而这段时间,房地产出现了2次波澜壮阔的上涨。

2018年后,随着楼市调控政策收紧,货币的天平向企业倾斜,个人房贷利率超过企业贷款利率。

一直到5年后,也就是2024年3月份,房贷利率再次低于企业贷款利率。

决策者稳楼市的决心,可见一斑。

而这一轮稳楼市,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线城市。

当然,随着大分化时代的来临,哪怕是深圳楼市,也存在板块和产品鄙视链,如果不想因买房输掉半生的财富积累,那就一定要避免踩坑。

买房和换房作为普通人的超大额支出,同时又是极其低频的行为,绝大部分人都缺乏经验。而缺乏经验却要做如此重大的抉择,做对了当然皆大欢喜,做错了很可能会悔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