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国早在黄帝时代,汉字即已产生。近年来长安门花园村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已充分印证我国古文字产生于黄帝时代,它距今己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从汉字产生到秦始皇“书同文”之前,中国各地尚处“语言异声,文字异形”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秦代“书同文”对促进中华民族的向前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首先,它在政治上起到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作用。

秦统一时,当时的少数民族还有乌孙、丁零、三苗、于越、月氏、巴氏、戎、狄、羌、瑶、胡、夷、舍、等数十个。到汉时,“秦人”称谓仍蜚声四方,可见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历史的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西晋时期,出现了所谓“五胡十六国”的民族问题,以中氏族前秦国皇帝符坚来看,他不但积极提倡儒学,学习汉人文化和汉字,而且还加速氏族和“五胡十六国”跟汉族同化。

特别是刘渊,他本是匈奴五部的后代,可他不但取汉人姓名,并且熟读儒家经典,又自称是汉室之胃,立国号汉,纪年为‘以永凤”、‘亡河瑞”。

而其它诸“胡”,则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汉化。汉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与其兄弟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代“书同文”以后,汉字就在这中间起到了杠杆的作用。如救勒族最早叫‘赤狄”或“赤翟”,到秦汉时,又叫“丫零”,还称为“高车”,因这一民族在北方常“乘高车,逐水草”。

《说文·序》记载:“黄帝之史仓领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领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这一民族开化较晚,文化和生产较为落后,后由于与汉族交往,学习汉字与汉族文化,才创造出我国北方的草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渐知粒食”同上,逐渐学会了农耕又跟汉人通婚,着汉人服饰,直至完全与汉人同化。即使到了元代,忽必烈曾命师八思巴创制,、思巴字”,于至六六年公元前二十七年作为国家正式颁行,叫做蒙古字,用于朝廷文件和转写汉文,最后行不通而逐渐废弃。

直至满清时,这个国家也曾创制过满文字书写公文,编写历史,翻译汉籍,而后来满族人民也不断汉化,依然采用汉文字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魅环宇宙载风云,力透万年尽国魂

历史已充分地证实,汉字从秦代“书同文”以后,它不仅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而且在政治上,它又如一条强大的纽带,把汉族和各兄弟民族紧密地联结起来,而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

自秦“书同文”以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们依靠汉字这一载体被保存了下来。我国在秦“书同文”之前,各诸侯国的历史,只能依靠古文字才可理解其国家文化,并且各国使用的文字又很不一致,还因“非秦记皆烧之”。而自秦以后,民族和国家得到了统一,并且用统一的汉字记录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字发展到了汉代,篆、隶、楷、行、草各类书体不仅都已俱全,而且汉字的表达功能,即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己齐备,这是汉字特有的造字方法,它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

应该肯定,秦始皇“书同文”对汉字的发展,是有着不朽的功勋的。由于有“书同文”,才使汉字沿着统一的道路发展,才由篆而隶、隶而楷,发展成为今天的方块字并有笔下墨舞的行书和草书,表达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特色,使之成为艺术的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从我国历代典籍来看,自秦“书同文”以后,虽有各种历史的原因,导致我国文化和历史记载不断损失,但历朝也有不少君主,为了巩固其统治,再次重视史籍和文化建设。

《史记》“秦代高文典册,皆作小篆,若始皇诏版,二世诏书可见。”

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结束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一方面,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来巩固王朝的统治,这些法令被记载于《隋书·文帝纪》之中。同时,他也采纳了牛宏的意见,积极搜集典籍、史书,并将其编入《隋书·经籍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广继位后,朝廷进一步加强了对文献的整理和保管。他设立了专门的秘书省和王府学士。据《文献通考·经籍者》记载,杨广还设立了专职的人员负责总结整理图书,补充修复残缺的部分。

这项工作持续了大约二十年,期间从西京的嘉则殿到东都的修文殿,收集了各种类型的书籍,总计超过三十七万卷,经过精选后还剩下三万七千多卷。这仅仅是一个朝代的史籍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永乐大典》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广泛收集了当时能够找到的图书,总计大约有七、八千种,编纂成了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共装订成一万一千多册,约有三亿七千字。这部大典所引用的资料都是直接从原著中抄录下来的,可以说是我国的一部文献大成。

三、零星可比炽日华, 字若珠玑句无瑕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经、史、子、集等书籍,数量非常多,可以说是卷峡浩繁,浩如烟海。这些书籍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思想,对于后人学习和了解历史非常有帮助。汉字在记录中国经济和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方面也非常重要。在古代,文字的统一和进步需要书写材料的改进,而书写材料的便利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汉以前,书写材料都是竹木简或帛,但这些材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竹木简数量非常多,而汉光武把图书搬到洛阳时,需要装载二千多车。这些材料不仅笨重,而且昂贵,不能满足书写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开始兴起。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材料更加方便和廉价,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读书和写字。这种情况反过来又推动了汉字的发展。

《秦简》记载:“书有八体日大篆,日小篆,日符刻,曰虫书,日摹印,日署书,日发书,日隶书,除李斯小篆与程邀隶书作于秦外,皆取之于古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有许多古籍文献也记载了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其中,《记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专著。《二十四史》中的《沟恤志》、《河渠志》、《律历志》、《天文志》、《天象志》等书也详细记录了我国经济、地理、科技、天文学和历法的发展情况。

另外一些重要的科技名著,如祀胜之的《农书》,沈括的《梦溪笔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自从秦代开始,这些著作都用统一的汉字书写并传世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不仅民族复杂,而且语言也不统一。如果没有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交流工具,各民族、各省区之间的交流就必须依靠翻译。

以汉语为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官话和六大方言,方言包括湘语、客家语、吴语、赣语、闽语、粤语等。即使是说同一方言的人,各地、各县的方言也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秦朝统一汉字以后,中华民族不仅有了共同使用的汉字,还有了共同的语言,即普通话。此外,我们还有共同的民族风尚、礼仪服饰、生活习俗、伦理道德、观念意识、气质情操,甚至在医药、建筑等领域也有相似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秦朝统一文字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相互交流,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汉字的统一使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它也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考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