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瀚墨)春笋脆嫩鲜美、清香爽口,富含粗纤维,是苏州人餐桌上的春季佳品。但专家提醒,春笋等食物富含有机酸,过量食用可引起胃结石。此外,由于这类食物易与钙结合,可能影响老人、儿童对食物中矿物质的吸收。需要注意的是,“碳酸饮料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胃结石

近日,75岁的华老伯因不断腹痛、恶心、呕吐等,来到苏州市立医院白塔院区就诊。胃镜检查发现,他的胃里有枚直径约8厘米、呈鹅蛋状的异物,并多发胃溃疡。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他被确诊为胃巨大结石。由于这枚结石较大较硬,无法自然溶解排出,医生只得通过胃镜碎石术,将结石打碎取出。术后不久,老伯的病症逐渐好转。

据了解,老伯偏爱素食。春笋自上市以来,便是家里餐桌常客。“这枚胃结石的元凶,很可能就是短时间内吃的大量春笋。”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陆忠凯说,春笋、苋菜、菠菜、马齿苋等常见蔬菜中都含有大量草酸,能与蛋白质结合并沉淀在胃内,久而久之形成胃结石。此外,春笋还富含粗纤维,虽能很好地促进胃肠蠕动,但过多的粗纤维可能加重已有的消化道疾病,因此消化道溃疡、胃炎、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患者更要少吃。

陆忠凯提醒,除了草酸,吃过多的含鞣酸食物,如柿子、桃子、山楂、石榴等,也可能导致胃结石。它们还会影响人体对钙和锌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要少吃。老年人消化能力弱、胃肠道功能易紊乱,也要谨慎进食。

据了解,胃结石属于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结石形成后,不仅可导致患者腹痛、恶心等,还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如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急性肠梗阻。发现得越早,治疗越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