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东莞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东莞唯一的市属精神专科医院,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重要性由此越发突显,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为更好推介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各专科专家,我们特别推出麦洲岛的心灵之窗系列报道,盼望通过这一扇扇“窗”,让更多人更加真切、直观地了解精神科医生。

为保护隐私,我们隐去了所有患者的姓名和图像,但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他们都是与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普通人。但愿他们的经历能给你一些启迪,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01

01

当黎明的曙光轻轻挤走夜的黑幕,东莞这座城市如常醒来,活力四溢的喧嚣再度充盈在街角巷尾。麦洲岛宛如秘境般隐匿于喧嚣中,这里没有急救车的呼啸鸣笛,没有手术刀的寒光烁影,却演奏出精神心理健康最美的乐章。

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刘洁深耕精神医学临床工作13年,从临床心理科到儿少心理科,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更能体会,每一道看不见的伤口背后,都隐藏着深深的痛苦。

“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真正的康复,需要患者从内心深处找到勇气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02

多样化治疗,

多样化治疗,

阻止不安全感的“蔓延”

阻止不安全感的“蔓延”

生活中常有人调侃自己是强迫症,回家没洗手、出门没带口罩、书页有折角、图片凑不满九宫格、鞋子没摆放整齐……想到这些场景,就浑身不自在!其实不然,这类人只是做事比较精细、追求完美,并非强迫症,刘洁解释:“真实的强迫症是非常痛苦的,患者就像一辆失控的汽车,甚至只能等车没油了才能停下来,整个过程充满恐惧与焦虑,社会功能也会不同程度受损。”

刘洁印象深刻,那天诊室门被轻轻推开,一位年轻女子(化名小琴)“鬼鬼祟祟”探出头,小声问道“医生,别人说我有精神病,但是我自己并不这样认为,我需要进来看吗?”

原来很早前,小琴经常会觉得自己手脏,一天洗很多次手,每次都要洗十几分钟;出门后,总怀疑自己是否锁好门或者是否关了煤气?楼上楼下跑反复确认,常常因为“关门”问题导致聚会迟到,朋友经常打趣道“你是不是有强迫症?”

开始小琴并未放在心上,直到“疑神疑鬼”越来越严重。开车在路上总担心自己撞到人或剐蹭到周边车辆,忍不住停车检查,而且要绕车一圈,确认没有撞到人,才能继续行驶;即使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也要将车停到应急车道检查......慢慢的,小琴不敢自己开车出门,改由家人接送上下班或打车,但小琴的担心仍没有停止,只好改为步行。小琴走在人行道上也害怕撞到人,走路时尽量远离人群,明知这种担心不切实际,却无法控制,久而久之不敢出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检查后,刘洁诊断小琴患有强迫症,“一系列研究显示,暴露疗法是治疗强迫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核心是让患者直接面对恐惧、焦虑的情境或物体,从而逐渐减少或消除症状。”由此,除药物治疗外,刘洁还针对性制定了暴露治疗方案,通过半年左右的逐步暴露和反复练习,这位饱受强迫症痛苦折磨的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刘洁建议她定期进行心理治疗。

小琴坚持每周到市七院进行心理治疗,经过大约八九次治疗,她仿佛变成了全新的自我,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刘洁介绍,“心理治疗有别于心理疏导,心理治疗是一种针对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专业治疗,由受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一系列面对面谈话、心理技能训练和行为干预等方式,帮助患者逐渐克服心理障碍,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03

03

关注患者内心,

关注患者内心,

摆脱被“卡住”的应激困境

摆脱被“卡住”的应激困境

古语有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这些事件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情感刺激,超出我们的承受范围,进而导致一系列精神症状,如回忆创伤事件、逃避与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或情境、感到情绪高度激动等,这就是急性应激障碍,是临床心理科常见的精神疾病。

龚姐(化名)由于丈夫在火灾中不幸身亡,躺在床上数日不吃不喝不说话,家人连忙将其送到市七院就诊。“重大事故打击下的急性应激伴有很明显的失眠、抑郁等情绪,甚至出现木僵等症状”,刘洁明白,对于急性应激的患者来说,通过药物缓解症状是必不可少的,住院会得到更全面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考虑到患者家中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料,住院治疗并非两全之计,刘洁为其开药,嘱咐龚姐按时服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刘洁着重于设计心理治疗方案。刘洁耐心沟通,引导龚姐逐渐面对现实,鼓励通过兴趣爱好来转移悲伤。同时,还教会龚姐自我调节情绪的技巧,帮助其缓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经过2个多月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刘洁的帮助下,龚姐不仅缓解了症状,更在心灵深处找到了力量和勇气,逐渐走出了封闭的世界。虽然心中的痛苦仍然存在,但她已经能够勇敢面对现实,继续前行。

04

04

生病的,

生病的,

究竟是孩子,还是家长?

究竟是孩子,还是家长?

快节奏的生活和各方面的压力导致情绪问题越来越年轻化,市七院临床心理科的来访者中青少年占很大一部分。

读初一的小龙(化名)手臂全是划痕,来访时告诉刘洁,自伤并不是寻短见,“我看到出血了、感受到疼痛了,就觉得心里没有那么难受了”。刘洁对小龙的感受非常理解,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原生家庭的影响、学业压力等因素容易导致情绪问题和冲动行为,而他们又缺乏正确的情绪管理和排解方式。甚至有些孩子觉得自己心理出现问题需要看医生,家长却不当一回事,认为是孩子闹脾气、找借口,“那么小,哪有什么情绪?”“这点事情怎么可能抑郁,你不要作了”这些家长话语中透露出的不理解和忽视,往往让孩子感到更加无助和孤独,孩子会觉得无法得到家长理解和帮助,这种孤独感和无助感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为此,刘洁会花很多时间与家长沟通,帮助他们洞察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百场心灵之约 共创美好东莞”是医院重点工作之一,市七院科普讲师团将走进校园开展100场心理健康讲座,刘洁就是讲师团的一名成员,为守护莞邑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贡献微薄之力。

05

05

心理问题需要

心理问题需要

专业评估而非“对号入座”

专业评估而非“对号入座”

在刘洁看来,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而对于如何识别自己是否有情绪问题,刘洁的态度是,理性分析,及时求助,不偏听偏信。

“有症状不一定是患疾病,疾病的诊断还要从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等多维度分析”,刘洁建议从自我对比做简单识别,近期同以往的自己做对比,思考自己的情绪、睡眠等是否与以往大不相同;周围的人同自己做对比,观察自己行为是否特别突兀?如果感觉自己确实存在明显的情绪问题、睡眠问题、行为问题等,且持续时间较长,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求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勇敢的选择,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刘洁提醒,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的各种心理测试,不可自我诊断而“对号入座”。

来源: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