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90年代末,江姐的儿子彭云在美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当时,他已经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教授。

虽然功成名就,但彭云心中却充满了遗憾。

他对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母亲的遗愿,我只完成了一半。”

彭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后代

在中国,人人都知道江姐的故事,但对江姐后人的情况却知之甚少。

事实上,作为江姐的儿子,彭云虽然做出的贡献远没有母亲那么伟大,却也绝对是一个优秀的人。

多年来,他醉心学术,做出了不少研究成果,在业内名誉极佳。

但人们对彭云的评价却始终存在争议,而争议的核心就在于,彭云在前往美国之后,没有再回国。

这让人们感到不理解,在人们心目中,江姐的后人,自然是要回到祖国的怀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这个不回国的决定,让彭云对于牺牲的母亲始终怀着一份歉疚,认为自己没能完成母亲的遗愿。

他对记者是这么解释的:

“母亲希望我做一个正直正义的人,多年来,我一直恪守法律,尽我所能的去做事情,在这一点上,我问心无愧,我做到了。但是,母亲希望我为国家做贡献,这一点我没能完成。虽然那我毕业后也曾为国家短暂的工作了几年,但是这些根本称不上是贡献,我做的太少了。后来到了美国,想做贡献也做不了了。所以,母亲的这个遗愿,我没能完成。”

彭云的人生故事,始终带着沉重的底色。

彭云是1946年出生的,他的父母,都是了不起的革命者。

孩子的出生虽然让江姐感到喜悦,但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当时,江姐正在重庆等地为革命四处奔走,身份一旦暴露,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

而带着一个孩子,毫无疑问,会进一步引起敌人的注意。

在革命和自己的小家庭之间,江姐只能选择前者,她决定把孩子托付给其他人照顾。

但合适的人选实在太难找了,如果把孩子交到不可靠的人手里,说不准会暴露革命目标。

思来想去,江姐总算想到一个人选,那就是谭政烈。

谭政烈的身份很特殊,一方面,她是个颇有觉悟的革命群众,可另一方面,谭政烈又是彭云生父彭咏梧的前妻。

江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是个很尴尬的关系,但当时的情况绝非如此。

江姐和谭政烈之间,从没因为感情的事情产生过矛盾。

相反,作为同志,她们一直都对彼此有着高度的信任。

江姐给谭政烈写去了一封信,拜托她帮自己照顾孩子,而谭政烈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很快,年幼的彭云就被送到了养母谭政烈的身边,而江姐和丈夫则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生死永别

谭政烈对这个孩子视如己出,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躲避特务的搜捕,谭政烈卖掉了家中的房产田产,带着孩子四处搬家,隐姓埋名,以求避过敌人的耳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云的身体很不好,经常感冒发烧,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这时候,谭政烈便在床边一直守着他,等到孩子退烧了,才敢眯一会儿。

而白天,谭政烈还要四处打零工,来为孩子赚取生活费。

但谭政烈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因为她知道,这个孩子是革命战士的后代,她更知道,这孩子的母亲在做着一件更加伟大的事情。

所以,一想到自己能够帮助江姐夫妇解决后顾之忧,谭政烈便觉得,自己吃的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政烈当时心中最大的期盼,就是全国革命胜利快快到来。

这样的话,彭云就能够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

谭政烈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盼着,然而,她的期盼最终落了空。

因为当时消息闭塞,加上江姐夫妻俩为了革命也是隐姓埋名,所以,自从把孩子交到谭政烈的手中,双方就几乎断了联系。

谭政烈害怕敌人发觉,也不敢打听江姐的消息。

直到1949年,重庆解放了,谭政烈欣喜若狂,她虽然不太了解江姐具体的工作,但知道她是个长期在重庆活动的革命工作者。

江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政烈想,重庆若是解放,那江姐应该很快就能来接孩子了。

然而,等了好些天,却也没见江姐捎一封信来,谭政烈心里隐隐有了些不祥的预感。

她不愿意坐在家里傻等,所以,便决定带着孩子往重庆市内去打听打听。

可是一打听,却得知一个令人悲痛万分的消息。原来,江姐在革命过程中被敌人抓捕,在牢狱之中,江姐受尽酷刑,却丝毫没有出卖党的秘密。

最后,失去耐心的敌人将江姐残酷地杀害,英雄就这样死在了黎明之前。

谭政烈还打听到一个更糟糕的消息,彭云的父亲彭咏梧,也已经在革命过程中牺牲了。

彭咏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在他牺牲之后,敌人还残忍的割下了他的头颅,挂在城墙之上。

一连串的坏消息,让谭政烈备受刺激,那段时间,她几乎日日以泪洗面,精神恍惚。

若不是为了怀中年幼的孩子,她只怕也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又过了几天,谭政烈从自己的弟弟谭竹安手中,得到了一封江姐写下的绝命书。

谭竹安说,这封信是江姐在狱中,用筷子磨成竹签笔,蘸着炭灰写下的,这是江姐留给自己孩子最后的遗物。

谭政烈展开这封浸满血泪的遗书,上面写着江姐对于孩子的期许:“……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就这样吧,握别,愿你们都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谭政烈泣不成声,她不敢想象江姐在狱中吃了多少苦,更敬佩江姐慷慨赴死的大义。

悲痛之后,谭政烈决定振作起来,她要把江姐的孩子好好的抚养成人,让这个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辜负江姐的嘱托。

继承遗志

等彭云渐渐懂事之后,谭政烈便把他的身世一一告诉他,又把江姐留下的那封遗书交给了他。

彭云离开母亲的时候,年纪太小,所以几乎没有关于母亲的记忆。

但是,在养母的讲述之中,彭云的心和母亲越靠越近。

他明白母亲牵挂的是什么,也希望能够继承母亲的革命志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了解母亲,彭云翻阅了很多资料,从只言片语之中寻找母亲存在过的痕迹。

1964年,《江姐》这部戏剧风靡了全国,彭云也曾无数次站在观影的人群之中,看着母亲的故事在舞台上一遍又一遍的上演。

人们没有忘记江姐,这让彭云心中稍感安慰,母亲的生命很短暂,但母亲的精神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从小到大,因为是烈士遗孤,所以在生活之中,彭云常常受到优待,凡是有什么大型活动,老师总是第一个将彭云的名字报上去。

但是,这却让养母谭政烈担心不已,害怕这样的优待会让孩子眼高于顶,渐渐的脱离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谭政烈总是反复叮嘱彭云,当志得意满的时候,就要想想母亲的嘱托,要做一个谦逊低调的人。

还好,彭云是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他并没有因为外界众星捧月的待遇而冲昏头脑。

相反,他越发的低调朴素,有时为了不添麻烦,他会主动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

在学业上,彭云更是刻苦,成绩永远名列前茅。

长大之后,彭云便立志要报考军事学院,追随母亲的脚步。

1965年,19岁的彭云考取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上大学之后,他的成绩依然很好,常常受到学校的表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同学们渐渐得知他是江姐的儿子之后,更是对他佩服不已。

不过,彭云也难免感到压力。

他知道母亲很了不起,所以,他也始终想要做出一番了不起的成就,来回报母亲。

外界所有人也都是这样认为的,江姐的儿子,绝不可能是个庸庸碌碌之辈。

但是,人们的期许越大,彭云心中的担忧就越深,他常常怀疑,自己到底够不够优秀呢?

因为这样的担忧,所以,彭云一刻也不敢放松。

毕业之后,他先是被分配到沈阳的某家工厂做工程师,后来又在1975年调到北京的研究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已经很满足了,可是,彭云几乎是个永不满足的人。

即便在研究所里工作忙碌,他也还是会挤出有限的时间,继续进行学习。

还好,他一直都很优秀,所以,这份压力某种程度上,也是他前进的动力。

另外,也就在这期间,他恋爱结婚,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1974年,彭云的孩子彭壮壮出生了。

然而,生活却总是残酷的。

人生缺憾

1976年,快要过春节的时候,谭政烈和往常一样,收拾行李,坐上火车,到北京探望儿子。

然而,就在火车上,操劳了一生的谭政烈却突发脑溢血,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甚至没来得及和她辛苦养大的儿子做最后的告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情让彭云近乎崩溃,他一生之中有两位母亲,都对他恩重如山,可是这两位母亲,他却都没有机会好好报答。

他才刚刚成家立业,取得了一点微小的成就,养母就猝然离世,而自己的生母,他甚至连样子都记不清楚了。

彭云不知道要如何填补心里的缺憾,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学习,继续进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努力是会换来回报的,1977年,彭云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研究生。

不久之后,他又因成绩出色获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

前往美国之后,彭云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彭云回国,被分配到中科院工作。但在不久之后,彭云一篇人工智能的论文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注意,他又一次得到了外出留学的机会。

而这次离开,彭云却没有再回来。

最初,他留在美国,是因为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科学技术平台,比中国更大。

彭云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自然有自己的理想,而美国能够给他这个发展机会。

但彭云在离开的时候,自己也没想过,会是一去不回的结果。

来到美国之后,他在马里兰大学工作,生活渐渐安定下来,而他的内心也陷入了极度的纠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有着很好的环境,可以做出更大的成果,美国为了留住这个人才,也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可以给他美国国籍。

不过,彭云拒绝了。

虽然长期在美国工作,不过自始至终,他还是没有选择成为一个美国人。

在彭云内心之中,他认为自己虽然还保留着中国国籍,但终究是辜负了母亲的期待。

年轻的时候,他想做出一点成绩,奉献给国家,可那个时候,他的科研成果还太少。

而渐渐的,他人到中年,身在异乡,虽然也算的上是一个成功人士,可彭云觉得,自己做出的这点学术成果,恐怕没有办法为祖国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随着他在美国的时间越来越长,回国工作也变得不现实。

他已经适应了美国的科研平台,他不确定自己回国之后,还能不能做出什么学术成果。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纠结之中,光阴蹉跎,彭云也渐渐生出了白发。

在漫长的岁月里,彭云一直在内心问自己,这样的选择到底对还是不对?

可是,没有人能说出答案。

唯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彭云的儿子彭壮壮在长大之后,选择回到国内工作。

彭壮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兜兜转转之后,彭壮壮代替父亲,实现了当年未实现的愿望,也算是稍稍弥补了彭云的遗憾。

也许,对于彭云的选择,人们不该过分苛责。

虽然很多时候,他不够完美,可江姐的后人依旧幸福的生活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了。

参考资料

重庆晚报《江姐之子彭云现居美国,长相与其母酷似》

田新《江姐之子彭云鲜为人知的故事》

宋佳《彭云:一片丹心向阳开》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