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新近编印了《〈战斗报〉史料选编》这部厚重的史料专集,这是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近年来继整理出版《新浙东报》之后的又一最新学术研究整理成果。由于其选录了原汤原汁极具真实性、丰富性的历史资料,说它精细度更高、颗粒度更饱满的第一手资料也毫不为过,因此其学术价值不可小觑。这为我们研究浙东抗日人民武装的发展壮大历程,又一次提供了颇为直观的场景资料,可喜可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与《新浙东报》一起,为我们从纸媒的视角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两大切囗。此书的结集出版在当下的意义毋庸讳言,为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观照的新侧面、新视角,从而让我们有可能真实重返那个峥嵘岁月的历史现场,也为深度研究我党领导下的浙东抗战提供了最为原始、最为权威、最为鲜活、最为详实的历史素材,且大部分内容对今人而言尚属首次看到。对时下开展的党史教育适时提供了本地化的教材。笔者试从三个维度对《战斗报》作一粗浅的解构与理解。

第一、讲政治是《战斗报》的基本底色。我党历来重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媒体在宣传舆论造势中统一认识并达成共识的作用,堪称我党我军战无不胜的有力武器和有效法宝,这在《战斗报》中充分得到了体现。纵队首长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等亲自把好办报方向,亲力亲为亲撰文章。比如,当部队遇到特殊艰苦的环璄,部队干部战士发生思想情绪波动,谭政委作为政治主官与浙东区党委书记先后多次发表发表文章,如在1943年3月21日发表了他的《克服目前存在着的个别悲观失望倾向》;1944年4月4日发表了《目前政治工作的主要一环》理论文章;文中就部队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辟分析,精准答疑解惑,通过当前大局形势及战局情势的分析判断,释除了基层指战员心头上的疑虑,为部队今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编辑部还分别在3月28日与4月4日同步刊发《离开了革命我们还有什么出路呢》与《政治工作-军队的生命线》两篇社论,以阐述谭政委所论述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为解决部队中普遍存在重軍事轻理论学习等问题,他在1944年5月6日一版还发表了《做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努力学习》一文,就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学是为了做,做也是学,一面做,一面学”,并发出了"一面战斗,一面学习,一面工作,一面学习"这"四个一面"的号召,有效地扭转了部队存在缺乏学习的现象,从而使部队涌现了不少学习文化理论的标兵战士。又比如何克希司令作为军事主管在军旅倥偬中抽出时间动手写文章,他在1944年4月12日发表了题为《反对封建等级思想、雇佣观念、平均主义》的署名文章,在部队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其他如张文碧主任的《克服干部中不安心工作的严重现象》文章,从各个角度为解决部队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又如张文碧主任在1944年8月11日的《深入政治工作,保证秋收任务的完成》一文,为保证秋收任务的完成,他代表政治部作了思想上的动员,以免拖了事关部队生活生存大事的后腿。由于部队上下干部均重视思政工作,一旦发现不良倾向性的苗头,《战斗报》就陆续发表文章,予以及时跟进,确保部队全体指战员的思想战斗力不下降,从而很好地服务于整个浙东抗战大局,体现了我党一贯倡导的政治家办报的新闻理念。

第二、以宣传鼓动提振军心、以案例说事解剖麻雀是《战斗报》的特色所在。由于处在抵御外侮的特殊历史时期,我浙东抗日武装重视在战斗火线中发现一线典型,树立勇士标杆,并及时总结作战中的战术经验教训这一整套成功做法。如1944年9月8日刊登的谭启龙政委《对宣传工作会议的希望》一文,就明确指出"宣教工作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的思想问题、方向问题、行动问题及革命的精神问题。那些不重视宣传工作与不安心于宣传工作的倾向,都是不对的。"他还对部队同志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宣传工作机构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批评,并要求切实改进。由于纵队首长的重视,我们也看到一则《全军宣教工作会议定于十日正式开幕》新闻,写明会期估计在五天以上,足见纵队对宣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其一我们在《战斗报》中看到大量一线鲜活的部队先进事迹与英勇作战的案例。如谭启龙在1944年4月22日的《略论宓家埭战斗》,总结战斗的得与失;如1944年9月22日《六二联队铲除伪政权活捉伪乡长》、9月27日《南山部队活捉鬼子上等兵 抓住伪军副团长》等文章,有力地提振战士们的信心。其二是来自基层的工作经验与个人英勇事迹介绍引人入胜,如1944年9月22日这一期的《陈杏生和他的捷克式》报道介绍了保管武器的好榜样陈杏生;9月27日有介绍自动戒烟先进人物《新同志乔良标》;9月29日有《光荣的新同志》《打得漂亮的机枪手》及《敬礼!模范的同志们》介绍了几位牺牲战士的英勇事迹;又比如1944年11月1日的《政治人员军事化的李指导员》一文,让我们看到一位人民军队基层政工干部的军政业务素质双全的典型形象。有红匾的褒奖如《英勇牺牲的张谢二同志》(1944年4月22日)、《抢先过河的莫树松同志》《机枪手英雄--李良金(同日)等文章。同时也有黑板的批评,如《浪费子弹的张正良》一文对部队中不良的工作习惯与生活作风进行抨击,也是在这一期上所刊登的由第三兵团弋江提供的《浪费医药》一文很有代表性,批评有个别战士故意装病,卫生员给他吃药,他回来便偷偷往角落一丢,对这种图偷懒又浪费的行为曝光出来进行批评;又比如1944年10月的《陈宣昌开除军籍》等等,鞭挞了当时部队中某些落后战士存在的不正现象,这对部队广大官兵起到了警戒警示教育作用。其四有又对部队热火朝天的练兵报道。如1944年11月15日有《黄色兵团的投弹热潮》、《怎样把手榴弹投得远》等;也有用文学手法介绍练兵的《手榴弹,飞哟!》《大练兵》(的笃班调)等诗歌;还有11月20日《金色兵团颜岳云持枪瞄准持久十五分钟》,均是这类练兵题材的报道,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第三、官兵一同参与办报是《战斗报》最具生命力的优势所在,并把这份报纸办成战士自己写战士自己办且喜闻乐见的战士之友报与官兵之家报。《战斗报》注重一线部队基层动态,基层写写基层成为该报的特有风格,无论是一线生动的兵情动态、军训状态、军纪军规军貌,还是与老百姓相处的兵民关系,无不纳入通讯员的视野,使该报有浓重的地气接续。这里有火热的战斗场境写照,有普通战士的平凡点滴记录,甚至戒烟这种小事也写进故事。这里有战地黄花香,也有军民鱼水情。笔者注意到,《战斗报》对通讯员管理抓得非常到位,从通讯员网络队伍建设可以看出办报相当成功。无论从各基层单位报道人员落实,以及工作奖励制度的落实,及新闻业务的稿件点评均非常到位,试举几例说明之。落实投稿激励制度:如1943年9月27日刊登了《战斗报》社启示,内有"(一)本报八月至九月上半个月的稿费已结清寄出,如果尚未收到,请即来函补领。(二)宁波、绍兴、金华三部及各后方机关投稿均甚踴跃,宁波、绍兴部通讯员已遵照政治部通知建立起来了。兰溪部投稿较少,通讯网至今未见建立,希望该部负责同志赶忙突击一下。”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如同期的《绍兴三中通讯员》就聘请了八名通讯员。如1944年3月21日一则《聘请通讯员》消息,就聘请了联络队5名囝志与巩固部队2名同志为通讯员。在《欢迎大家投稿》的启事中,明确了新闻消息的范围要求,所有来稿包括表扬稿与批评稿的写作要求一一予以明确,明确规定稿费千字票面十元,特别的另加。为充实全军课外读物,还推出"战斗文艺”定期文艺刊物于1944年4月首刊出版,极大推动了部队文艺创作热朝。此外,《战斗报》对通讯员的管理工作相当到位,对投而未用或投后缓用均以《〈战斗报〉社提请注意》的启事形式予以反馈,这表明了报社对广大通讯员及作者劳动成果予以最高的礼遇与尊重。因此也赋予《战斗报》有特殊的生命力,"战地秀才"爱写,部队官兵爱看,报纸越办越红火。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战斗报》好就好在其独特的办报风格,优就优在所刊登或发表的文章质量,强就强在其在所发行区域的受众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说,此套史料无疑对今后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无尽的可资利用与挖掘的红色富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这不能不令我生发出一种感慨:为什么在如此艰难恶劣的战争环境能存在这样一份红色的报纸?它的存在究竟意义何在? 它作为军中宣传的喉舌与党委机关报《新浙东报》一起,显然成为我党在浙东四明地区最主要的两大宣传阵地存在。通过阅读,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报纸。读《战斗报》是一次思想洗礼。作为一份浙东抗日将士自编自撰的战地家报与纵队的机关报,它始终坚守在狼烟四起的浙东大地,尽管存世时间不长,发行期数也不多,但面对凶狠的日寇与顽军围攻,恶劣的生存环境与残酷的斗争形势下仍能坚持存在,简直是一个奇迹。从报文中看到浙东抗战将士有初心的执着,乐观的革命激情,坚强的斗争精神,不屈的抗战决心,有革命意志高于天的豪迈与辽阔。尽管硝烟弥漫、战火仍酣,但我军将士上至首长,下至普通战土,仍能源源不断供稿,大多文章是战士们利用战斗空隙时间写下来,让人看到战地文化的魅力,让人看到思政工作的伟力。里面让人读到有参加某次战斗的心得,有参加练兵的经验,有战地生活的讴歌,有对先进颂歌,也有对落后的鞭策。这里有军民鱼水情,更有军中战友情。

读《战斗报》这是一次追寻与回望。诚如它的报名,《战斗报》似战斗号角,在狼烟四起的浙东抗战前线,在经济短缺,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能坚持办报,简单是一个奇迹,这不能不信服办报人坚强的信念支撑下的革命意志。他们深信:一张报纸对抗战事业就是一杆枪、一粒弹或一柄刀,狠狠地刺向敌寇;它又似一个学校,让文化基础不高的战士从中可以识字,提高文化知识;又有多少官兵从中受到熏陶,学会提笔动手写稿,乃至成为基层单位的文秀才与笔杆子。这里留存是浓浓的战斗情怀,满满的战土情谊,厚厚的革命情结。里面有战地通讯,迅速及时,有政策解读,准确宣讲;有人物写真,直观形象。从中可以观照到铁军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可以汲取到伟大的抗战精神与爱国主义的力量。由此得出《战斗报》为什么能存在并能在当时有如此影响力的理由:主要有一套正确的办报理念,政治引领办报方向;一个坚强的办报团队,作为政治部主办的纵队机关报,领导首长重视,报社阵容齐整,编辑力量强大;有一张有形的发行网络,由于军中组织完整,确保在军中指战员能看到并宣传到;有一支激情高昂的通讯报道队员,幅射覆盖到基层的角角落落;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在经费短缺物质极度匾乏的条件下,也能实施稿酬奖励制度,确保通讯员的投稿积极性。

《战斗报》,一条曾飞扬在浙东大地四明深处的红飘带,一道浙东铁军在抵御外侮的峥嵘岁月里留存下的清晰而隽永的印志。

宁海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王灵恩供稿

修改于 2024.3.16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微信18969872107

□ 图文: 王灵恩

□ 排版 :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 宁波南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