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语文课本里都曾收录一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通讯报道。在通讯、交通、经济都不发达的年代,那些无私奉献的“陌生人”用大爱帮助了61个生命重生。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事件。1960年2月3日16时,北京王府井大街上车水马龙,位于王府井北口八面槽路东的国营特种药品商店接到了一个长途电话。

“我是中共山西平陆县委,我们这里有六十一名民工发生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听筒里传来焦灼的声音。

1960年2月2日,山西省平陆县北50里外张村一带正在修建一条省级公路,它是山西省支援黄河三门峡建设工程的交通命脉;就在这里,因一名民工报复工友而在食物中下毒,61位民工危在旦夕。

县人民医院的诊断意见是:砷(俗称砒霜)中毒,必须在4日黎明前给病人注射特效药“二巯基丙醇”,否则无救!

1960年2月7日北京日报《披星戴月千里送药救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2月7日北京日报《披星戴月千里送药救工人》
1960年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附近各地都没药!平陆县县委书记决定向北京求援。“向中央卫生部挂特急电话!向特药商店挂特急电话!”卫生部药政管理局通知八面槽特种药品商店备药。

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徐运北指示:立即找民航局或请空军支援送药!民航局回复,次日早晨才有班机去太原,太迟!空军首长得知此事后,立即指示:全力支援,要办得又快又好!

2月3日21时的北京,繁星满天。一架伊尔-14军用运输机,在机长周连珊和4215机组的陪同下载着药品,冲向夜空。23时23分,飞机来到平陆上空,下降,空投!一千支“二巯基丙醇”装在药箱中,带着降落伞向预定地点坠下去……

于是,就在那天深夜,“从天而降”的救命药被注入61位中毒民工的身体,民工兄弟化险为夷。这就是一直保留至上世纪90年代初中学语文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六十一当中有一个叫刘振江的老人,他的儿子刘克武是一位语文教师,每当讲到《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一课时,他总是郑重、深情地说:“同学们,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40岁以上的人,很多应该都记得当年学过这篇课文的,但鲜为人知的是,仅仅22个小时,北京电影制片厂就将此动人事迹改编成电影剧本;在救人事件发生后的50余天,电影《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完成了拍摄。

当时,摄制组分成5个小组在北京、山西两地同时拍摄,但是出发前,北京到山西的火车票却已售罄,北京铁路局破例请示铁道部批准,为赴山西摄制小组单独挂了一节车厢……

1960年卫生部为救人的北京特种药品商店颁发奖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卫生部为救人的北京特种药品商店颁发奖状
1960年中毒民工获救后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中毒民工获救后的合影

事情过去了36年后,1996年2月7日的一早,北京西站的站台上打出一条横幅,上书:“欢迎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列车进站,来自山西省平陆县的10位被救民工及家属代表拎着家乡的核桃、花生、红富士苹果,前来道谢。他们中,年纪最大的83岁,最小的58岁。

时光荏苒,当年的61个弟兄已有25人去世。那天下午,在世的被救民工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之前,他们去了卫生部、北京新药特药商店、北京空军部队、北京电影制片厂,见到了大部分当年施以援手的人。

最后,他们郑重送上一封慰问信:36年前,你们克服重重困难,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将一千支“二巯基丙醇”送到平陆,使61个阶级弟兄转危为安,重获新生。你们送来的不仅仅是药品,而是首都人民无比深厚的情谊,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无比关怀和温暖;你们的举动,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友爱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风格;你们用真实的行动,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壮丽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