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五六十年代,毛泽东经常在中南海参加一些供领导人放松身心的舞会活动。在舞会上,只要是新来的女同志和他跳舞,他总是会同别人边跳边聊,谈话间问及她们的姓名,然后用趣味地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活跃紧张的气氛。

一次,他问一个女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靳英华。”

“靳英华——金眼花、胖大海两样中药,对嗓子很有好处,你的嗓音一定很不错。”

“你叫柳湘荣?是哪个“xiang’字啊?香花的‘香’还是……”“哦是三点水加个相信的相的那个‘湘’。”“哦那你一定是湖南人吧?是我的同乡嘛!”

“你叫李勇?勇敢的‘勇’,看来你父母不希望你是胆小鬼,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毛泽东逗趣黄世敏:黄世仁的妹妹,你过来!

1953年10月2日晚,文工团的舞蹈演员李艾第一次到中南海春藕斋同中央领导人跳舞,当她同毛主席步入舞池时,毛泽东对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她回答:“我叫李艾。”

“哪个‘艾’字呀?”

“是艾草的‘艾’,也就是艾思奇的‘艾’。”李艾把自己的名字引申开,向毛泽东作了解释。因为在延安时代,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曾受到毛泽东的称赞,提起艾思奇是无人不晓的。

接着,毛泽东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噢,那么你是两个姓呐,怎么姓两个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李艾顿时笑开了,她感到领袖的笑侃令人思路开阔,于是回答:“艾,原来是我的小名,当兵时填表图省事,就叫了李艾。”

听完李艾的解释后,毛泽东又说:“那你这个人,还是不怕鬼呐!”

“我胆子大,不怕什么。”

“对,我也看出来了,你胆子大,不紧张,和我跳舞手心没有出汗。”

毛泽东祥和的谈话,驱散了李艾初次接触领袖时的紧张拘束心态,从此,李艾每周都期待着能和毛主席一起跳舞、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还有一次,文工团员们同中央领导人跳舞,毛泽东招呼蒋自重来跳舞:“老蒋过来呀!”

蒋自重红着脸走过来,有点不快地说:“主席,你叫人老蒋不好,你还是叫我小蒋吧!”毛泽东哈哈笑着作了更正。

乐队又奏响了舞曲,毛泽东扬起手朝着分队长黄世敏喊:“黄世仁的妹妹,你过来,过来!”

这一声喊,把黄世敏说成个大红脸,愣在那里没挪步。

还是文工团员余琳替分队长说起话来:“主席,黄世仁是恶霸地主,坏透了,你干啥叫她是黄世仁的妹妹?谁愿做大地主的妹妹!”

“那也没得关系,她哥哥黄世仁是恶霸地主,她革命就行了。我毛泽东还要和她跳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跳舞

刘芙蓉不满自己原名,毛泽东:哪个讲的不好,我念一首诗你听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海政文工团参加中南海的周末舞会。

有一个小演员用家乡话问候毛泽东。

毛泽东听到了纯正的乡音,高兴地笑着说道:“啊,湖南细妹子!”

毛泽东这一声“细妹子”,使小演员感到格外亲切。要知道,在湖南只有长辈才这么称呼女娃子。

毛泽东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王淑达。”小演员小声而紧张地回答。

毛泽东听完敏捷地接着说:“王淑达,王苏达,苏打,苏打饼干!”说罢,开心地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小演员不再紧张了,纠正道:“不是苏打饼干,是王淑达。”

毛泽东却越发高兴地连声说:“苏打饼干,苏打饼干。”接着又说:“呵,苏打可是好东西,苏打就是纯碱,重要的化工原料。”

后来,这个演员索性把自己原本有仕女气的名字改成了“王苏达”。这也是一番有趣的经历。

毛泽东又问身旁的一个年轻女演员:“你叫什么名字?”

“高睿。”

听到这个名字,毛泽东故作惊讶地稍稍离开一些,说道:“女孩子又高又睿,人们可要离你远点啊!”

毛主席这话逗得在场的人都轻松地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跳舞

舞曲奏响了,毛泽东一边跳舞, 一边向伴舞的演员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刘芙蓉。”年轻的演员随即抱怨说:“我这个名字不好,花花草草的。”

毛泽东摇摇头说道:“哪个讲的不好,芙蓉这名字蛮好嘛!我念一首诗你听。”说着便随口吟诵道: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依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莫向东风怨未开。”

毛泽东见刘芙蓉一副茫然不解的样子,又耐心解释说:“你读过《千家诗》吗?这是唐朝渤海人高蟾写来称赞一个朋友的。诗里所指芙蓉是水芙蓉,秋天才开花。春天不开秋天开,既不争春,又耐得寒霜。你还说芙蓉不好么?”

刘芙蓉听了毛主席的解释,笑了,毛泽东又补充说:“要学芙蓉花的长处,春去了,万花凋零,独有芙蓉拒霜而开。做人也该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刘芙蓉点点头。毛泽东沉吟了片刻,又同她商量说:“如果你实在不满意现在的名字,你就改名叫‘秋江’吧!”

到下次舞会时,毛泽东一见刘芙蓉便问道:“那首诗背下来没有?”

刘芙蓉立即背诵给毛泽东听。

毛泽东连连点头说:“很好,很好!”接着,语重心长地说:“背得好,更要做得好啊!”

有一次,毛泽东邀请李慧丽(北京战友文工团舞蹈演员)跳舞,边跳边聊,不免问及家庭之事,李慧丽自不免把话题转到了大姐夫苦禅上书之事上。

毛泽东笑了:“哦!十八子苦禅,李苦禅,你姐夫我记得,他的名字像个头陀哩!近日可好啊?”

李慧丽说:“好啊!好!家里一切都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苦禅

日后,慧丽将此事转达给苦禅,苦禅只是笑。慧文姐妹问:“你笑什么?”

李苦禅说:“润之所说的‘十八子’是咱们的‘李’字。天子知名,可逢凶化吉啊!”

(附注:“十八子”,典出自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另《甲申记》也有李岩见李自成,称“十八子,主神器”。)

结语

在那个特殊年代,初去中南海参加舞会的演员们,都会因为有毛泽东主席参加而格外紧张,却也正是毛泽东,帮助他们解除了拘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跳舞

毛泽东历来喜欢由一个人的名字而生联想,或诙谐、调侃,或赞扬、激励,活跃谈话气氛,缩短与交谈者的距离。

这就是毛主席讲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