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4)日,由四川省文物局举办、面向全省文物工作者的培训班在成都开班。本次培训至4月27日结束,分川南、川北两个片区进行,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普查业务骨干400余人参加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省四普办主任唐飞在开班仪式上特别提到,与16年前启动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相比,“四普”无论是准备时间、调查时间还是最后的成果审核汇总时间,都压缩了不少。不过,工作量则依然巨大——“除了复查三普文物,还要调查认定新发现文物……不仅要开展实地调查,还要全部完成文物认定公布。”

基于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一是践行应保尽保。将1911年以前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全部纳入普查和认定范围;二是丰富文物内涵。将六大类59项文物类别细化扩展为63项,并首次明确将文化景观纳入普查对象;三是强调系统保护。将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登记和公布列为主要任务,把普查成果作为各行业名录公布的基础,为构建以文物资源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本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形势与任务解析;石窟寺及石刻(其他)、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普查认定、分类标准;登记表和著录说明解读;不可移动文物定名、年代、计量标准解读;普查系统与软件安装使用以及实地调查现场教学等。

在今天上午的首场专题教学中,省文物局副局长、省四普办副主任濮新还强调了文物系统人才的重要性。“说到底,文物保护工作主要就是靠人才。”他表示,“近年来很多年轻人加入文物系统,希望通过这次的四普工作,锻炼出一支年轻有为的专业队伍,为将来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训现场还邀请到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专家,就四川地区窑业遗存、矿冶遗址专项调查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

据悉,从下月开始,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工作就将全面进入实地调查阶段。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王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