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科人语

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的精神支柱,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用“和合”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提供有效的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和合”文化延拓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作者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朱兴国

图片 |网络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实践意识”,是指其在社会活动中,全体民族成员都具有一种不需要言明就知道怎么去做的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合”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民族成员的实践之中,“和合”文化在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事业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实践形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和而不同”是协调民族矛盾的基本依托。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摩擦与冲突不断,这是造成国家与民族不团结的重要因素;在西方不良意识形态的冲击下,人们出现了心灵冲突与信仰危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面对新的时代解决新的问题而形成的重要理论,“和合”文化中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是一种和平共处理念,也是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化解民族冲突的利器,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促进民族团结、协调民族矛盾中实践的重要工具。

其二,“和而不分”是促进中华民族和平统一的行为遵循。“和合”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先进文化是民族精神培育的支撑。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是各民族文化逐渐融合,每一民族都会在发展中展现自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共同体文化由此丰富多彩。而“共同体”思想的基本理念是“天下统一,和而不分”,维护中华民族和平统一是和合文化的价值体现,“一国两制”是“和合”文化在新的时期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创新与发展,“共同体”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最高目标,也是促进民族和平统一的行为遵循。

其三,“协和万邦”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和合”文化融于中华文化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其整合功能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精神追求“民族大同”“民族一体”的价值体现,“协和万邦”是实现民族团结、化解民族矛盾、构建民族共同体的理想状态与实践路径,是“和合”文化在民族团结领域的具体化,更是解决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矛盾的现实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和合”文化在民族政策领域内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筑是“和合”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领域的实践形态。“要深入阐发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和合”文化成为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源泉,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架设实践通道。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98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王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