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影北上,共促共荣!近日,“2024粤影之光-中国·广东电影产业推介会”在北京国际电影节隆重举办。一部以抗战时期的华南教育史为题材的纪录电影《同学们》亮相推介会,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以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华南学校,为延续教育火种,于滚滚硝烟中历尽艰辛辗转至粤北、在逆境中坚持办学的故事。

1

让深藏在粤北深山里的“先生之风”被看见

纪录电影总制片人由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兼电影台台长黄海波担任。

推介会上,黄海波分享了影片的创作背景和拍摄过程。他说,首先大家可以看一看片中主要受采访人物的面孔,他们很多是我国文学、艺术、物理、植物、天文、地理等领域的领军人物,有的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些面孔其实很多人都不陌生,坚定的眼神、坚毅的神情,显露着智慧、优雅。

黄海波分享道,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家国陷于危难,他们从中国各地、世界各地辗转来到粤北西京古道旁的韶关坪石、大村等地复课,在遍地狼烟中坚持办学、求学,救亡图存,传播知识和文化,为保存教育文脉、繁衍发展教育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身上焕发着令人敬仰的智者的胸怀和人性的品格,也给当今的年轻人带来启发:“当战争灾难发生时、当国家有难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学习的楷模就“藏”在70多年前的粤北深山里。希望以此片引发全社会对那段历史的关注,唤起对学者风范、民族大义的感知和共鸣。

电影剧照。

当年的粤北,学术研究的气氛和成果亦令人侧目,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拓者之一王亚南将《资本论》首次带入课堂教学;“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先生在坪石荒郊野外的古庙里给学生讲授世界最前沿的量子物理;“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丁颖志在解决农民的温饱,让中国没有粮荒;家境优越的“岭南第一才女”冼玉清不顾朋友家人劝阻,毅然从澳门启程,奔赴粤北支持复学;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学家邹仪新排除万难,在粤北坚持天文观测;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奠基人之一杜定友历尽千辛万苦在战火中保存图书、坚持开放阅览;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在坪石完成了《第一交响曲》《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两部传世之作………那段难忘的岁月里,也培养出了日后的中科院院士黄本立、叶叔华,世界知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

2

为保存教育文脉、发展教育事业贡献光影力量

《同学们》的亮相,也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据悉,该电影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台湾地区教育影响力和根脉的深刻探寻,进一步印证了粤港澳及台湾地区教育的同根同源。当年烽火逆行的这40多所学校,日后发展成为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院校,包括中山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大学、仲元中学、执信中学、澳门培道中学等,为保存粤港澳以及台湾地区的教育文脉、做大做强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同学们》以最新研究成果和珍贵历史材料为剧本基础,坚持严谨的纪实态度,采用“搬演”方式,以专业演员再现当年感人故事。影片在韶关、广州、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实地拍摄当年的办学旧址以及各学校现状,并对当年的亲历者或其家人进行实地采访,跟拍他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增强真实性和感染力,为观众呈现出一部感情充沛并充满智慧与启迪意义的纪录电影。

为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制作单位特邀著名音乐人捞仔(吴立群)担任电影作曲。捞仔于2023年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作曲奖,曾创作过众多影视和歌剧作品,其中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有电影《黄玫瑰》、电视剧《山海情》。

音乐人捞仔(吴立群)。

记者获悉,这部纪录电影由凤凰卫视电影台、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韶关学院、广东省档案馆、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市档案馆、中共云浮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精心筹划、联合摄制;由中山大学校友会、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州市电影家协会等作为支持单位。据出品方透露,《同学们》计划于5月上映。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