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都在努力突破旧时代的思想桎梏,但他的启蒙之路却是充满曲折的。在他小时候,父亲毛顺生和大多数父亲一样,认为男孩子只需认得几个字就足够了,觉得十几岁就该下地种地挣钱才是正经事。

父亲总是觉得他看书是在浪费灯油,认为这是无用功,觉得主席的学生生涯注定要断送。幸运的是,命运给了主席一个转机。家乡回来了一位特立独行的年轻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还收藏了大量的书籍。主席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打动了这位先生。

这位先生不仅免费向主席开放了自己的藏书,还亲自教育这位穷苦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1952年再次相见时,主席已经成为了新中国的首脑。当年年轻气盛的老师李漱清坦言:见到您,我有点害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漱清,又名李吉利,生于1874年,韶山人。他是毛主席的导师,对知识充满好奇,以“打破砂锅问到底”著称。

受当时环境和思想的影响,他成为了一位思想开明、为国家教育事业倾注心血的知识分子。为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他在寺庙中创办了学堂,教授新兴学科如天文、地理和生物,为时代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主席和恩师李漱清的相遇要从毛主席八岁那年说起。当时,毛主席已经到了读书的年纪,他的父亲经过四处打听后,将他送到了一个传统的学堂。

起初,毛主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但由于求知欲极强,很快就产生了严重的抵抗情绪,甚至对学习产生了反感。虽然他对学习厌恶,但喜欢看小说或故事书,在课堂上常常偷看这些书。最终,毛主席选择了辍学,在家打理家中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竟然开始奋发图强地学习,这一切得益于他的恩师李漱清。当时,毛主席正在家中田地里干农活,听说家里来了一位“过激派”老师,于是他充满好奇地跑去偷看。

李漱清所讨论的问题和讲述的话语深深吸引了毛主席,他觉得可以从李漱清身上学到更多东西和知识。通过四处打听,毛主席特意去拜访了李漱清。

他们聊了很久,毛主席被李漱清的言谈举止与谈吐深深吸引。李漱清也非常欣赏毛主席敏捷的思维和头脑。经过一番交谈,毛主席决定拜李漱清为师,在他开办的学堂学习。

李漱清的出现让毛主席对知识和学习重新燃起了渴望之情,对毛主席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他可以被称为毛主席的启蒙老师。

在学习期间,毛主席和李漱清相谈甚欢。李漱清为毛主席讲述了许多有志之士的故事,这些故事成就了未来的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0年,毛主席准备前往东山高等教育学堂学习,李漱清特地去送别毛主席,并对他说:“润之啊,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急时刻,你一定要认真学习,成为人才。如果你有此大志,一定要坚持下去。”虽然毛主席后来总是在节假日去看望恩师李漱清,但是李漱清的孙子和儿子都参加了革命战争,不幸牺牲。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痛苦的经历对李漱清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幸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始终牢记着他。当得知恩师的后代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生命时,毛主席泪流满面。

后来,李漱清来到北京,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他被邀请见了毛主席,面对这位伟大领袖,他不禁紧握衣角,表达内心的恐惧:“主席,我有点害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笑着安慰他:“老朋友了,别紧张。我们随意聊聊就好。”

两人握手相拥,回忆往事,共进晚餐,一同观影。毛主席知道李漱清听力不佳,特别安排人员为他解说。

随后,毛主席特意安排李漱清乘坐飞机,满足他的愿望。在飞行中,李漱清像个快乐的孩子一样开怀大笑。

在北京逗留48天后,李漱清准备离开。毛主席请他到家中共进晚餐,并赠送礼物。11月9日,李漱清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毛主席,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毛主席和李漱清保持了长久的联系,毛主席还为他安排了一份在湖南文史馆担任馆员的工作。李漱清经常以书信的形式向毛主席报告家乡的情况。

回顾李漱清一生,他将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国家的教育事业。他的后代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对毛主席而言,李漱清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正是他的存在,塑造了毛主席为人民着想,引领国家发展的形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