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女老师,有耀眼的成长经历、师范毕业后留在市区任教,很快因业务过硬声名鹊起,参加工作第七年就被泸州天立学校聘为副校长,后又被另一学校挖走,11年后被合江天立学校再次被请去做小学段校长,其工作能力很强,收入也不错,“年薪从20多万到30多万,从不乱花钱。”

然而,这样一名女校长却因沉迷某网络游戏,诈骗其亲朋好友及学生家长近5000万,其母亲也被骗百万,事发后其投江自尽,连累其父亲童某某吃官司,让人扼腕叹息。(源自红星新闻等媒体)

该校官微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校官微图片

嗜好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嗜好变得无法控制时,就可能成为个人生活中的“深渊”。对于担任重要职务的校长而言,这种风险尤为明显。因为校长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来实现这些嗜好,同时也更容易因职务之便而忽视或绕过正常的行为规范。

童敏利用自己的职位,以投资合作为名,欺骗了亲朋好友及学生家长,最终导致巨额资金损失和多人受害。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她对网络游戏的沉迷。游戏充值成为了她挥霍非法所得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最终导致了她的自我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入分析,这个事件暴露了学校干部个人修养、学校管理中很多的问题。

作为校长,童敏拥有管理学校资源的权力,拥有家长和亲友的信任。然而,她没有正确行使这些权力来服务学校和学生,而是滥用职权和个人影响力来满足个人的不良嗜好。这违背了作为教育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道德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敏能够长期进行诈骗活动,部分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据相关报道,其向核心同事借款行为,3年后才被上级发觉,督促其退款,直到其投河自尽,事件影响太大,上级才发声明,说是其个人行为,与学校无关。

结合以往媒体报道的校长挪用公款赌博,一晚上输赢几万的案例看,学校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有多么的重要。

此前媒体报道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媒体报道截图

站在更高的层面看,该事件提醒职场中有权力的干部,要注意个人心理健康的维护。

在一个强调成绩和成功的职场中,职场人追求更高的成就,忍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极易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嗜好的形成。

童敏的行为可能是由心理健康问题驱动的,特别是她网络游戏成瘾。这强调了心理健康支持在学校和其他组织中的重要性,单位和上级要密切关注干部个人的心理问题,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来帮助个人应对压力和成瘾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校长个人的不良嗜好确实可能将其拖向深渊。这不仅是一个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问题。通过加强教育、监管和心理支持,我们可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保护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同时帮助个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应对策略。

你怎么看待校长的权力和个人嗜好之间的关系?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