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合肥4月25日电(记者韩震震)4月24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023年度合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其内容显示,2023年,合肥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910件,审结4834件,且呈现总体数量螺旋式上升、专业性技术类案件增多等特点。

近年来,合肥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能作用,以审判质效的持续提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

2023年,合肥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910件,审结4834件。其中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707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21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48件。

通过分析,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现,知识产权案件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分别是总体案件数量螺旋式上升、专业性技术类案件增多、案件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权利人提起批量维权诉讼的情况较为突出。

据统计,2021年,合肥全市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727件;2022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571件;2023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910件。两年增幅达58%,民事案件仍是新收案件的主力军。

在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及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技术类案件增长较快。涉及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精技术设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的案件明显增多,知识产权案件技术事实查明和法律适用难度不断增大。

对于“权利人提起批量维权诉讼”,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分析,该类案件的被诉侵权方多为法律意识较为薄弱的个体经营户或小微企业,主要涉及日化用品、玩具、酒类、食品等商品,反映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工作中,合肥法院完善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积极引入刑事、行政法官参与知识产权刑事、行政案件审理工作,妥善处理民事、刑事、行政交叉案件。强化知识产权刑事处罚威慑作用,加大对制假源头厂家的惩治力度,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范围,体现“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的严格保护的司法立场。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

同时,合肥法院还坚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不断优化要素式审判庭审模式。2023年发出首份安徽法院知识产权二审要素式判决书,给裁判文书“瘦身”,助力审判提质增效。着力解决当事人“举证难”“维权难”,在涉及专利、计算机软件等40件案件中引入技术专家,参与案件审理或提供技术咨询,有效提升技术事实审查准确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