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康复机构出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康复机构的规范管理,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近日,海淀区卫生健康监督站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运动康复机构进行了联合检查。

此次检查主要针对运动康复机构的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岗位培训以及康复器材相关证照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要求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整改,加强规范管理,以进一步确保居民获得精准、高效、优质的康复服务。

海淀区卫生健康监督站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非医疗运动康复机构从事康复治疗活动的执法力度,切实守护好辖区居民的安全健康,成为居民医疗康复服务的精准“守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此次执法部门严查康复机构,似乎早有苗头。

去年9月,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一位没有医师资格证的康复治疗师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涉嫌非法执业和超越专业范围执业,随即被立案调查。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对康复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上海市奉贤区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一对治疗师夫妻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在私人住所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结果被罚款14余万。这一判决再次强调了合法执业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未经许可的医疗活动的严厉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前康知了刚刚报道过,59岁的江西付女士因脑干出血导致左侧偏瘫,2023年在琼海康复机构治疗花费13万余元。但治疗无效,付女士受伤,其丈夫发现机构无证经营,投诉后市场监管局责令整改。2024年1月,付女士将机构告上法庭,双方和解,机构退款1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一些康复机构并非医疗机构,也挂的是健康类或者保健类的执照,但康复二字却实打实的与康复医学有着密切关联。加之行业不规范,问题频发,部分非医疗康复机构却打出了康复治疗旗号,也就引起了相关检查部门的“关注”。

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查询可知,海淀区卫生健康监督站隶属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基层的行动也彰显了高层的决策,那就是加强康复市场监管,严查非医疗康复机构从事康复治疗活动。

一时间,所有非医疗康复机构皆风声鹤唳。

此前,知知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一个提问,也对康复市场的严检早有预兆。以下是问题大概:

康复圈怎么这么复杂?

各位好,我从事商业地产行业,由于团队给力,平时我自己的时间不少。我对健身很狂热,投资了几家健身中心。在经营过程中,我注意到许多接受过医院手术的病人来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一番了解,我发现骨科术后康复的需求量很大,有了想做这个事的想法。

深入观察后,我发现康复行业的现状十分模糊不清。

1、提供康复服务的机构形式各种各样。健身房在做、健康管理机构在做、一些专业门诊医疗机构在做,最让我奇怪的是很多非医疗机构的门头上挂着“运动康复中心”的招牌。

我想问这个行业国家没有标准吗?到底谁是标准?

2、到底什么人可以做这个事儿?我走了一圈看了不少机构,发现从中医针灸到骨科外科,还有运动医学专家,以及体育学院的毕业生,都在做康复。

我想询问行业内的专家:康复行业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感谢解答!

对于此次的联合整顿,以及外行人对于康复行业的困惑,各位从业者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 欢迎点赞、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

撰文丨云自闲

灵感来源:海淀街道之声、知乎

本文系“康知了”综合整理原创稿 件

如需转载,请间隔24小时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