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金融强国之路”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科技金融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要义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李扬指出,发展科技金融有两个要点:第一,要促成科技产业化。这里的重点在于发展经济,而不仅仅是做金融,也不着眼于激励科技发展;第二,不能忽视存在的风险,在经济领域,科技发展促成的是“创造性的破坏”,因为科技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投资。

因此,李扬强调,发展科技金融必须遵循风险投资的原则,因为它是有风险的。资本市场应当支持科技金融的主要机制,特别是VC/PE。目前,中国的VC/PE主体是外资,而国资比较少,顶多是参与引导资金,真正的民资还很少。

“现实地说,在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们的资本市场特别是VC/PE还不可能发展到足以支撑大规模科技金融的程度,我们还必须依靠银行体系。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还出现了明显向银行业为主的结构回归的趋势。”李扬说道。

他指出,银行本质上是“风险厌恶型”的金融机构,这意味着依托银行支持科创发展,需要金融创新。对此,他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条,打包贷款。国家开发银行曾经用开发性金融的名义推出过打包贷款,如“芜湖模式”、“天津模式”,其要义就是把若干个项目放在一起算总账,可以借鉴这样的成功经验。

第二条,“合肥模式”。其要义除了算总账之外,还有就是容错。原来的体制特别是银行体系不容许出错,要搞终身追究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非经济性政策也要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的范畴。

第三条,银行综合经营问题。“如果银行为主短时间改变不了,而支持创新又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那么就必须让银行能够在体制机制上承担这个任务,综合经营应当说是一个根本的体制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