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shley,ICF认证PCC教练在读,互联网外企HR,北大光华本科+心理学硕士,生涯咨询师。本文授权Coach8教练学院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周末去看了近期大热的法国电影坠落的审判》,非常喜欢,是近年来在院线难得看到的富有深度和哲思的影片。

看完后的几天,一直在脑海里回味影片中几个非常精彩的段落,而再次回忆起那段封神的夫妻争吵时,突然发现,这就是经典的“戏剧三角”呀!

《坠落的审判》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坠落的审判》剧照

丈夫在发起对话的时候,就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了。

儿子受伤后,他尽心地照顾儿子、在家为他上课,为此放下了自己的事业、离开了机会更多但生活成本高昂的伦敦——是的,相信当他做出这些选择的时候,他是把自己当做“拯救者”的,拯救受伤的儿子,拯救经济上面临困难的家庭,甚至他还正在为此装修小屋,以作为民宿出租挣钱。

但这份“拯救”并没有换来英雄的感受,反而是看着妻子的写作事业蒸蒸日上,他感到自己牺牲了太多,感到这一切都应当怪罪于妻子。

于是,“拯救者”变成了“受害者”,并抛出了钩子,引妻子进入了“戏剧三角”。

《坠落的审判》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坠落的审判》剧照

纵观全片不难感受到,妻子是一个大多数时候都能保持成人状态的人。在法庭上经受检察官几乎刻薄的盘问,还需要讲她最不擅长的法语,她也不疾不徐,情绪稳定。

所以,一开始她并没有接这个钩子——

  • “这一切都是你的选择,不是我要求的,我并不欠你时间”;
  • “你的母语是法语,我的母语是德语,所以我们选取了中间地带英文来交流”;

纯然是她一贯“你ok,我也ok”的状态。

但戏剧三角的引力太过于强大,当丈夫反复多次讲述自己“受害”的心态,控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始终在遵从妻子的节奏,无法认同的妻子心理位置发生了转变——如今她在事业上更加成功,分明是因为“我ok,你不ok”。

终于,妻子抛出了那些伤害丈夫的话语:

  • “我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工作,不像你”;
  • “你曾有过一个很好的构思,但你放弃不写了,总要有个人来写,我把它写出来了”;

也许当丈夫讲述自己“受害者”的感受时,是想要以此“迫害”一下妻子,换取对自己更有利的状况,比如一些完整的用于写作的时间。然而,进入戏剧三角的妻子,以事业上更强势的地位,站在了“迫害者”的位置上。

自此矛盾彻底爆发,酿成悲剧。

《坠落的审判》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坠落的审判》剧照

这部影片强烈地展现了女性主义的议题,它想说千百年来,是女性忍气吞声地在“受害者”的位置上默默承担、默默奉献,而一旦换到男性身上,竟是无法承受。

我很欣赏影片以这个暗度陈仓的构思来展现这个显而易见的社会观察,但在这段具体的婚姻关系,特别是这段争吵里,其实无关性别,是无论男女都难以避免会进入的剧本。

而这部影片里真正保持住了成人状态的,是11岁的儿子丹尼尔

《坠落的审判》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坠落的审判》剧照

他面对当下,相信自己,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有选择,知道应该靠自己去做出选择——他坚定地坐在法庭上去聆听,即使解剖开父母的关系是如此残忍,他也要自己去听、去看;他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实验”去判断,不盲目地信任,也不盲目地怪罪。

最终,也是儿子做出的选择保护了妈妈免于牢狱之灾。

在这个过程里,他那么害怕,常常身体畏缩、泪流满面,但他又那么勇敢,不受害、不拯救、不迫害,把妈妈和自己带出了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