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55岁的潘某某因没有赶上航班,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柜台问询处,使用柜台电话与某航司工作人员沟通过程中,为发泄不满情绪谎称飞机上有炸弹。

这一个电话,造成该航班全体旅客及行李进行防爆检查及二次安全检查,公安、反恐和特警支队及安保公司等到场参与应急处置。经排查排除了炸弹威胁后继续执行航班,航班延误约两小时。

一句谎话,一飞机上百号人的行程受到影响,航空公司无辜蒙冤受到损失,动用了大量安保资源,实在荒唐。

2024年4月15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潘某某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鉴于其到案后如实供述所犯罪行,认罪认罚,法院对其从轻处罚并宣告缓刑。最终潘某某被法院依法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6个月。潘某某表示不上诉。

在民航领域,不管在飞机上,还是在地面上,只要任何人的口中说出了“有炸弹”或这种类似的言论,每个国家的民航系统都会以“宁可信其有”的原则当做真的来处理,宁肯延误一整天,也绝不会放过一丝安全隐患。

当然,有人以为不过是开了一句玩笑,觉得不必小题大做,可事关民航安全的时候,一点玩笑也不能开。

因为,民航收到的“炸弹威胁”,不一定都是虚假信息。

有人质疑说:谎称有炸弹延误航班,给其他旅客造成的损失该怎么算?

这个问题很容易想,在真实的航班上,任何安全隐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一个旅客突然跟我们讲他包里有爆炸物,我们机组人员的心理活动其实是很复杂的……

会不会是拉发的?万一我一拉拉链,砰!

会不会是触发的?万一我刚上手,砰!

会不会是松发的?万一我刚抬起来,砰!

会不会是遥控的?万一他按下按钮,砰!

会不会是定时的?万一时间一到,砰!

会不会是声控的?万一他一言不合,砰!

会不会是假的?万一是真的,砰!

当然,在关键时刻,以上这些内容我们哪怕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去思考判断的时间也没有,遇到旅客提到的任何炸弹信息,不论真假,我们全球民航的机组人员一律有且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

卧槽,快弄死他 !(划掉)

一定要保护好人安全。

中国民航早期的“炸弹威胁”应该可以追溯到1983年4月9日,一架由长沙飞往广州的航班十分钟起飞后,两名歹徒交给乘务员一封信,声称他们携带了炸药,要求机组人员宣读信件,并威胁要炸毁飞机。机长立即决定返航,歹徒发现飞机即将降落,立即引爆了身上的炸弹,客舱舱里血肉横飞,飞机也被炸开了一个1.5×1.2米的大洞。其中一名歹徒当场炸死,另一名则跳下飞机摔死。幸运的是,机组人员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安全迫降在长沙机场,除了两名歹徒身亡,其它乘客和机组人员都没有出现伤亡。

世界民航史最著名的炸机事件当属洛克比空难,1988年12月22日,泛美航空公司PA103航班执行德国法兰克福-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美国底特律航线,在英国边境小镇洛克比上空因货舱内托运行李里的定时炸弹爆炸导致飞机解体,航班上25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幸存,地面上也有11名居民死于非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二十一世纪,虽然民航安检措施越来越严格,但飞机遭遇爆炸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2015年10月,一架俄罗斯航空公司A321客机在埃及上空发生爆炸,造成224人死亡,“伊斯兰国” 宣称对之负责,俄联邦安全部门调查称,该客机被证实载有爆炸装置。埃及官方表示,针对该起空难一共有17人被控制,其中两人涉嫌伙同他人在机场将炸弹植入客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2月,索马里达洛航空公司的空客A321自索马里首都摩加迪休起飞15分钟之后发生爆炸,自杀式袭击者当场死亡,飞机被炸出裂洞。所幸飞机上的74名乘客及工作人员无一身亡。索马里激进派组织“青年党”宣称对此事负责,同时承认其炸毁飞机的企图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7月份,澳大利亚悉尼警方挫败一起恐怖分子自制爆炸装置企图炸毁飞机的密谋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8月10日,英国获取情报显示恐怖组织正在策划炸机恐袭,企图通过炸毁英国飞美国客机的方式制造类似“9.11”的“大事件”,英国警方逮捕了21名嫌疑人,及时挫败这场恐袭图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8月11日,据哥伦比亚Caracol广播电台报道,在哥伦比亚北桑坦德省首府库库塔的卡米洛·达萨机场内,搜爆犬发现一只手提箱内的筒状物中装有爆炸物,随后机场关闭。经过六个小时的调查后,安保部门对爆炸物实施了引爆。

当然,比起这些真实的炸机恐怖事件,那些虚假的“诈弹”威胁信息给民航安全、运行秩序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同样让人恨之入骨。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在大约十年前,中国民航曾经历过“飞机诈弹”满天飞的荒唐时刻。

据民航局消息称,2012年—2014年,中国民航共发生了百余起航班“诈弹”威胁事件,在全球罕见!甚至还发生过同一天里多家航司同时接到炸弹威胁信息的奇葩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人为什么要发布虚假威胁消息?原因更是五花八门。

2012年4月,18岁的蒲某为了在网友面前出风头,模仿游戏恶作剧,自称恐怖分子欲炸航班,使用网络电话两次拨打浦东机场呼叫热线。声称在国航CA406航班上装了定时炸弹,要求向其银行账户汇入100万元人民币,否则将引爆炸弹。经过5个小时的全力排查,在确认飞机上没有炸弹后,该航班飞机才起飞。29日深夜蒲某被警方抓获。

2012年8月,熊某为阻止债主乘飞机向其讨债,谎称襄阳—深圳ZH9706航班上有炸弹将于起飞后爆炸。深航随即启动一级响应程序,协调空管部门指挥该航班紧急备降武汉天河机场,机上旅客经过多次安检,直到次日早上才飞离武汉。熊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2012年9月,梅某借张某钱不还,张某用公用电话致电公安机关,说梅某要携带危险品搭乘当天18时55分许郑州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新郑机场立即启动非法干扰航空器处置措施,由公安、安检、地服、货运站、急救中心等相关单位,经严格检查,并未发现危险物品,次日,张某被抓捕归案。

2012年10月9日,患有9年精神分裂症的陈某用手机打电话称:有人在南昌飞往北京及西藏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安放有炸弹。接到电话后,相关机场立即对航班进行排查,确定飞机上没有危险品后,机场又重新对旅客进行安检,办理登记手续,导致两架航班晚点三四个小时。

2013年5月,大学生张某在宿舍无聊,想模仿网络上看到的谎报飞机炸弹事件,致电东北某市国家安全局的举报电话,打通该电话谎称兰州有恐怖分子杀人,后致电国航电话销售服务中心,谎称该公司当天下午兰州到乌鲁木齐的航班上有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关注,各种应急机制随即启动。随后经警方查证,该电话内容系虚假恐怖信息,当日下午张某被警方抓获。

2013年10月,26岁的谭某向父亲要钱遭拒,企图引起家人的注意。遂致电长沙黄花机场,称“晚上9点至11点部分航班上有危险物品”,致当晚机场11航班清舱安检,近千旅客出行被耽搁。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打电话谎称飞机上有炸弹的事件发生了百余起,给旅客出行带来困扰的同时,也给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影响十分恶劣。

“诈弹”威胁造成的航班延误中,航空公司和旅客都是受害者。航班每延误1分钟,航空公司要增加成本1000多元,包括停场费、维护费、地面服务费、员工工资等费用,这还不包括后续对旅客的食宿服务和补偿等支出。

除了经济损失之外,炸弹威胁的间接损失难以估量。按照处理程序,收到“诈弹”威胁信息后,安保人员要开展爆炸物搜查,管制要协调冲突、指挥避让,机场要启动应急预案,消防队、急救中心、公安武警等要紧急出动。除了旅客、行李、货物要进行再次全面安全检查,整个飞机也要接受地毯式筛查,机场的排查也要多个小时。这不但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验证一个谣言”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实在太高了,没人能验证的起,也没人敢去验证。给航司和其他旅客造成的损失,我觉得真的应该由“散布谣言者”来承担。

最后,举一个处置结果相对令人舒适的案例吧。

2019年8月6日,旅客郭某在意大利罗马机场,为了达到无偿改签回国机票的目的,两次拨打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区派出所及机场安检部门的电话,编造并谎报广州至上海浦东的CZ379航班上有炸弹的虚假恐怖信息,导致南航启动炸弹威胁4级响应,并通知机场公安、武警、消防、救护等相关单位到场,对该航班的乘客及物品重新安检并对客舱、货舱全部进行排查,航班延误3个小时,由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6436元。

郭某以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被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八个月,连带赔偿南航经济损失86436元

或许,只有让这种撒谎吓唬人的“电话费”真正贵到谁都打不起的时候,个别人才能真正消停下来吧。

(封面图片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面图片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