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羚

2024年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的主题——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创新创造,构建共同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因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路径,让创新者“有利可图”。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专利制度就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这点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功能,即国家准许权利人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间内实行垄断,以保护智力劳动,促进社会创新。要让专利供给和市场需求握手,实施专利产业化,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让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需要让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形成合力,加快出台细则或配套措施,确保政策措施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专利产业化机制,特别是搭建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让专门人才成为促进专利产业化的“加速器”,让创新者有足够的回报和动力。

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给创新者“发展沃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助于研发者收回前期成本、增强创新主体获得感,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创造热情,进而保护关键核心技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利审查快不快,侵权处理好不好,服务举措到不到位,直接影响创造力的激发。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审查能力持续增强,审查周期不断压减,2023年首次实现结案量超过进审量,专利审查满意度指数达86.3。去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苏州持续优化“1+10+N”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在有序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州模式”。2023年,苏州全市专利授权量、PCT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85家,斩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36项,为全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了内生动力。

夯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创新者“保驾护航”。新形势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需要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多种保护手段,形成合力,健全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筑牢知识产权立体保护网。要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完善权利人维权机制。要构建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外协调的法律体系,在严格执行民法典相关规定的同时,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筹推进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修订工作,增强法律之间的一致性。把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效能。与此同时,要完善快速确权、维权的方式手段,着力解决确权时间跨度长、维权成本高、侵权赔偿低、惩处执行难等问题,让权利人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随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的相继出台,我们坚信,保护知识产权,点燃创新之梦,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