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阳系有几大行星?”

“地球又是怎么转的呢?”

一个个“星空之谜”的答案

在这场分享活动中被逐渐揭晓。

在现场小朋友们期待的目光中,

一场“科普盛宴”随之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冉 摄

最美人间四“阅”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天下午,由浙江省科协指导的“院士风采·科普启航——如何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活动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举行。活动邀请了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地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郑永春,为现场的青少年分享院士故事,科普天文知识。

钱学森、竺可桢、赵九章……这些浙江籍院士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活动伊始,身为浙江人的郑永春分享了《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一书中感人至深的院士故事,并且提出“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观点。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曾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郑永春认为要反对直觉,有科学素养。这不仅仅适用于穿着“科学家外套”的人,而是适用于每个人。以科学家为榜样,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冉 摄

在院士故事分享后,郑永春结合自身专业,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现在只有八大行星了,是谁被‘踢’出去了?”

“冥王星!”问题还没说完,现场的小朋友们都纷纷抢答,气氛活跃热烈。从行星讲到宇宙,从地球讲到中国空间站。郑永春分享的知识“干货”满满,又不乏趣味。

“遥远的太空里,究竟有没有生命……”现场响起了悦耳的歌声,稚嫩的童声讲述着渴望探索太空的故事。被称为“火星叔叔”的郑永春正是这首《出发,去火星》的词作者。

和MV中对火星的好奇、对太空的向往的小朋友们一样,现场的小朋友们也有着满满的好奇心。在分享会最后的问答环节中,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黑洞可以把人吸走吗?”“太空为什么叫做太空?”等这些问题,郑永春都耐心地进行了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冉 摄

郑永春感慨道,“我对科学的启发,是学校里张贴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但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后,我发现原来我们生活的空间里,远远有比我们地球更大的世界”。他表示,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够爱科学、讲科学,努力成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浙江图书馆以及潮新闻共同发起组织。

作为浙江省科协指导下的“潮科技·悦科普”科学阅读行动的活动之一,此次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世界读书日,更是对国家对科学普及和青少年科技教育重视的积极响应。

来源:潮新闻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方佳佳

二审:周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