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仕道君

这几天,网上最热的话题无疑是“云浩止耕”事件,最大的“网红”无疑是内蒙古开鲁县建华镇原党委副书记、综治委员纪云浩。

针对这起话题性很强的舆情事件,很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发声。

著名三农学者、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便撰文指出,对于纪云浩来说,“无论是目的还是行动,都属于公务行为,他被免职,某种意义上属于背锅”

昨天(4月25日),仕道专门发表文章《火爆全网的纪云浩,原来也是“受害者”!》对此进行探讨,引发网友热议,表示赞同吕德文教授观点的网友很多,尤其是身在基层的党员干部。

也有人在后台给仕道君留言咨询,“背锅侠”纪云浩还能登山再起吗?

就这个话题,仕道君今天再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此前的文章中,仕道君曾提及一位镇党委书记关于基层“背锅侠”的经验之谈,十分精彩,先引述如下。

乡镇工作面广量大、千头万绪,难免百密一疏,很容易发生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网络舆情等方面的事件。一般性的还好说,一旦发生较大的事件,就需要进行问责。惯常的做法是,视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上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安排职务较低的相关人员“顶锅”,充当“背锅侠”,以“小”保“大”,化“大”为“小”。

一旦选好了“背锅侠”,就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尽量满足其各种要求,落实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补偿措施。等到处分期满,要第一时间恢复其职务职级,并想方设法尽快重用提拔。要树立“背锅侠”“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导向,否则以后就没人愿当“背锅侠”了。

对“背锅侠”的处理一定要把握“外紧内松”的原则,千方百计锁定在党纪政纪上,千万不能往违法犯罪上靠,以保留党籍、公职为底线,确保风头一过,还能启用乃至重用提拔。有的党员干部为了“曲线提拔”,还争当“背锅侠”呢!

在处理方式上,要坚持“雷声大雨点小”,台上声色俱厉、台下极尽安抚,多从工作方式方法、个人性格上找原因,多找客观因素,强调瑕不掩瑜、过难掩功,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将“背锅侠”塑造成“好心办坏事”的典型,给以后的轻处理埋下伏笔。

有一点一定要切记,千万不能迫于舆论、上级的压力,出尔反尔,对“背锅侠”痛下杀手,让“背锅侠”落到丢饭碗甚至判刑坐牢的地步。“背锅侠”一旦感觉自己上当受骗,就会不愿“背锅”,甚至绝地反击,反咬一口,将事故真相抖搂出来,那样麻烦事就大了!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来“背锅侠”的背后,还有那么多的学问!

让我们再来看看“背锅侠”纪云浩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毋庸置疑,此次“云浩止耕”事件,建华镇书记、镇长肯定是知情的,十有八九还是主谋,是幕后指挥者。

但两人却毫发无损。

建华镇镇长皮玉志虽然出镜了,但面对记者提问左推右挡,矢口否认阻拦农民春耕,老到油滑,滴水不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皮镇长1978年10月出生,比到镇里任职时间不长的90后纪云浩年长10多岁,而且起步于基层,长期在乡间摸爬滚打,久历风雨,经验丰富,明显是一个官场“老麻雀”。

而建华镇党委书记更是全程“隐身”,未现只言片语,连姓甚名谁、是男是女都无从知晓。

其规避风险、自我保护的能力何其强也!

但作为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的纪云浩,却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因为他年轻,更因为他是分管领导,农业农村、信访稳定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所以,当发生种植大户拒不执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拒绝上交新增耕地有偿使用费甚至强行春耕时,纪云浩便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带队直奔事发现场了。

或许自认为执行的是全区、全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的“中心任务”,维护的是本地村民的集体利益,自感有理有据,所以纪云浩在现场极为张扬、霸道,表演欲太强,甚至面对拍摄镜头也敢自报家门,毫无惧色。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随后与承包户的辩解中,面对暗访的“中国三农发布”记者,纪云浩直接说出了那句闻名全网的金句:我也不懂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居然扬言“不懂法”,真是太新鲜,太具有新闻性、话题性了。

所以,“中国三农发布”的报道一下子刷屏网络,“云浩止耕”迅速成为热点话题!

毫无意外,事件爆发后,开鲁官方立马出手了,“态度急躁、语言粗鲁、工作方法严重失当”的纪云浩被免去职务,同时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说起来,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纪云浩受到的处理并不重,免职不是降职、撤职,不仅级别保住了,党内警告也仅有一年的影响期。

有纪云浩在前面“挡枪”,建华镇书记、镇长都成功躲过了一劫,他们对“背锅侠”“替罪羊”纪云浩肯定会感恩戴德的。

那么,成功“背锅”的纪云浩,还会登山再起吗?

一年以后,事件早已烟消云散,纪云浩大概率会重新担任副科级干部,甚至以后也会得到“补偿性”提拔,正科级不在话下,但多数会被安排在不引人注意的冷衙门,更不可能提拔重用到关键领导岗位上。

因为,网络是有记忆的,倘若被好事的网友发现,“云浩止耕”又会成为热点话题。

对于90后纪云浩来说,以后十有八九要当一名“隐形官员”了。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互联网时代,“背锅”也是一门技术活,要千方百计将“锅”压缩得小而又小,切不可有意无意地“放大”。

“云浩止耕”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