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东湖高新区法院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执行工作中的深度应用,以科技赋能引蝶变,为强制执行再升级,力求在“新”字上取得突破,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联修复“新希望”

Q

“考虑到公司目前的经济状况,我建议采取分期支付方式解决纠纷,汪先生,您是否接受?”

A

“只要公司能守信,我可以接受。”

汪某与某建设公司因薪酬问题发生纠纷,案件进入执前调解阶段,4月18日,调解员通过失联修复机制联系到被执行人,被执行人表示公司目前经营有困难,但是有较强履行意愿,希望达成和解并解除保全措施以恢复正常经营。

调解员于当日提出分期履行的方案,经与双方沟通后,双方均同意达成执行和解,约定公司分五期履行全部款项,首期履行款项经由法院扣划下发到申请人账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调解员通过失联修复平台拨打被执行人电话

东湖高新区法院主动将“枫桥经验”融入执行办案全过程,充分发挥执行工作能动性, 依托信息技术运用,同步上线“执前督促”系统,形成“执行员+调解员”协作工作机制,通过与工信部的数据互通对换号、空号、停机的被执行人进行失联修复上传信息后30秒即可对失联人员的联系方式进行更新。2023年8月以来,通过执前督促平台调解成功424件,督促到位金额超3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线办案“新效率”

“我们已经记录了整个送达流程,并通过移动办案设备上传了签收的文书,希望你们能尽快联系他,让他去法院配合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执行干警运用移动办案终端上传证据

4月25日,因李某与某银行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执行员驱车120公里前往被执行人孙某户籍地柳林村寻找线索,绕过蜿蜒山路后终于到达李某家中,此时只有李某的父母在家中休息。

执行员向其父母送达了相关文书,并告知他们尽快联系李某到我院接受调查,过程中,执行员运用移动办案终端设备直接拍照上传外出调查证据,将签收的送达回证实时上传至电子卷宗,有效减少途中产生的纸质材料。

自2023年3月6日起,东湖高新区法院在全市率先实行执行无纸化办案,全流程均通过线上办理、流转、审批、签章,共完成文书线上审批17937份,线上签章15278次;

制作70余个常用执行过程文书模板,实现执行过程文书自动生成、自动签章,累计自动生成文书、自动签章87470份;

通过集约化任务管理平台,实时查看归档、外勤等事务办理数据,执行管理从线下结案时管理,移至线上实时监督,共办理各类任务4133个,外勤事项平均办理时长约4.5天,归档审核平均办理时长为2.5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码通办“更便民”

图:便民执行二维码

“缺少法律文书在法院就能打印,再也不用到外面找打印店了。”

“这个二维码真是太方便了,扫一下就能得到这么多有用的信息,真的帮了我大忙了,谢谢你!”

2024年3月,张女士因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向我院申请执行,执行事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向张女士介绍了便民执行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张女士轻松获取立案清单、文书模板等详细信息,对执行办案流程有了清晰的了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顺利完成了网上立案申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执行便民服务获群众好评

近年来,东湖高新区法院执行局通过“码上办”“一次办”“网上办”不断回应群众需求。

针对申请人对执行办案流程不清,立案所需材料不明,文书内容填写不规范等问题,执行事务中心发布便民执行二维码,当事人只需用微信扫一扫就能一键获知立案清单、文书模板、网上立案指引、执行流程等信息;

纸质材料规范收转,当事人窗口递交材料一律扫入电子卷宗并登记造表,提醒承办人及时办理;

接访窗口实行首问负责制,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予以处理,不能当场解决则向负责团队转办并限期办理,涉及投诉信访的案件交由信访专员及时跟踪处理,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2023年以来,东湖高新区法院案访比位居全市第2,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来源|执行局

编辑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