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10日,是陈毅元帅的追悼会,这天,毛主席同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来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

在灵堂里,毛主席缓缓走着,他的眼光看向角落,像是发现了什么,他默默走了过去,站在了一副挽联前。

看到挽联,毛主席先是凝视,接着又低声吟诵,一曲罢了,他喃喃开口道:“这副挽联写得好啊。”

接着毛主席将目光看向了落款处,随后,他激动地转身问陈毅的夫人张茜:“此人来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茜摇摇头,声音低沉地说:“他没来,因为他身份比较敏感,追悼会不允许他参加,他们夫妇刚从吉林回来,一没有户口,二没有工作,生活很困难。”

毛主席听后沉思片刻,对身边的周恩来嘱咐道:“你过问一下,尽快解决。”

此人是谁?他写的挽联内容是什么?他与陈毅有着怎样的交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是新中国十位元帅之一,在十位元帅中,他不仅军事谋略高,而且还有一个比其他元帅要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不低。

也正是由于这份特殊的“才华”,使得陈毅结识了近代中国以来,在文学艺术上最有成就之一的一位名士,这位名士叫张伯驹。

陈毅与张伯驹的结识,使得我国文艺史上多了一段佳话,同时,也改变了张伯驹的后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伯驹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张镇芳曾任直隶总督),早年与袁克文,张学良等人并称为“民国四公子”,后来,张伯驹无心仕途,开始博览群书,作词作画,热爱京剧,研究金石,遂成一代大家。

除此之外,张伯驹还散尽家财,抢救古人留下的稀世文物珍宝,并因此负债累累,但他从不后悔,而最让人佩服的是,张伯驹将这些珍贵文物买下后,本来可以当作传家宝留给后代,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

建国后,张伯驹为了支持国家的建设,他将自己收藏的许多珍贵文物,全部献给了故宫博物院,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以国家名义,决定以20万元买下这些文物,但是张伯驹却坚持要无偿贡献给国家,张伯驹的拳拳爱国之情,让很多人都非常佩服。

陈毅元帅,就是佩服张伯驹这些人中的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7年初夏,陈毅元帅参加了在北海举行的明、清书画作品展览会,这次书画展览会上,有很多作品都是张伯驹捐献的,陈毅听后很是赞赏。

不久,陈毅特地将张伯驹请到了家里作客,席间,两位“文人”你来我往,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陈毅称赞张伯驹,说他的词写的好,张伯驹反而夸陈毅,说他的诗豪爽、旷达。

两人相识后,他们的情谊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增厚,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年后,张伯驹却是突然被划分为“右派”,一时间,昔日门庭若市的张家,变得冷清起来。

陈毅得知此事,内心不安,他多次在公共场合表示:“张伯驹是个读书人,何必给他戴上“右派”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后,陈毅的老朋友,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于毅夫来北京开会,陈毅当即找到他:“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张伯驹,目前处境不太好,吉林省能不能给安排一下工作?”

于毅夫当即答应下来,不久,张伯驹夫妻就收到了吉林文化局的邀请,这样的一个好消息一扫张伯驹夫妻的阴霾和苦楚,

临行前,张伯驹向陈毅告别,陈毅对他说:“你这样的人都被打成右派,我该向你道歉。”

张伯驹摆摆手:“国家大,人多,个人受点委屈难免,算不了什么,自己看古画也有过差错,为什么不许别人错我一顶帽子呢?”

在张伯驹看来,一个人无论如何,都应热爱自己的国家,这是大事,不能马虎,除此之外都是小事,不必斤斤计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到了吉林,张伯驹又给吉林博物馆无偿捐了一大批的古玩字画,文革开始后,张伯驹再次受到冲击,他与夫人被安排前往舒兰,但是舒兰不接收他们,没办法,他们只好返回北京。

可是他们在北京的居所,此时也被人占领,无奈之下,夫妻两人只能蜷缩下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屋中,当时两人没有工作,没有粮票,只能靠亲戚的接济度日。

尽管自己过得很不好,但是张伯驹从来也没有想过要麻烦自己的朋友陈毅。

陈毅得知此事后,却是一直惦记着,他曾向周恩来总理反映此事,希望总理给张伯驹夫妻安排一个工作,周恩来也同意,只是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期,这件事迟迟没有落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张伯驹悲痛的泪如雨下,他申请去参加追悼会,但是被告知不允许。

无奈之下,张伯驹只好穷尽自己毕生才华,为好朋友陈毅写了一副挽联: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就是这副挽联,让毛主席称赞不已,而毛主席之所以如此高度评价,其实也正是这副挽联,概括了陈毅波澜壮阔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指的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陈毅留守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的情景,后来陈毅在梅山被围,他虽然疾病缠身,但坚持在草莽继续战斗,危急之时,他更是没有对革命的怀疑,反而是准备献身革命。

陈毅对革命的忠诚,可谓是壮怀激烈,生死不渝,当然算得上是“忠心不易”

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解放战争时期,陈毅参与指挥了影响深远的淮海战役,一举歼灭了敌人在华东地区的主要武装力量,抗战时,陈毅担任过江南指挥部总指挥,立功无数。

后面的几句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则是表达出,陈毅为国贡献巨大,全国人民对他逝世的怀念和哀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指的是新中国成立,陈毅担任外交部长后,在外交桌子上维护国家主权,胆识超人的形象。

“无悔于平生,有功于天下”,则是表达陈毅一生功劳卓著,对革命的忠诚,一片丹心,天地可鉴,他本人足以问心无愧,而他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很大。

后面的“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说的是,全国山河一片红,正是他革命多年的夙愿,他完全可以含笑九泉,

这副挽联将陈毅一生的功绩都涵盖,可谓是“千古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这副挽联,毛主席注意到了张伯驹,使得张伯驹夫妻之后的日子,有了很大的好转。

陈毅去世半年后,有人带着张茜的托付, 为张伯驹夫妻送来一副围棋,这副围棋是之前张伯驹与陈毅经常对弈的一副,与此同时,此人还带来了张茜的一封亲笔信。

张茜在信中写道:

“陈毅同志卧榻期间,曾多次询问二老境况,常说二老的爱国热情十分可贵,嘱咐我一定要转告周总理多关照你们。如今二老问题喜得解决,若九泉之下的陈毅同志有知,也会得到慰藉的。现将陈毅同志生前最心爱的一副围棋赠送给二老,留作纪念。我衷心祝愿你们晚年幸福!

看完信,张伯驹感动不已,晚年时,张伯驹经常将围棋拿出观瞻,以此怀念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