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印度总喜欢跟中国作比较,这股不服输的精神固然令人尊重,事实上却是一次次自取其辱。

自印度月球车登上月球南极以来,就有印媒提及这样一个观点:

印度月球车一天能走8米,而中国的月球车走了972天,却只挪动了118.9米。

人家走半个月的距离,就顶中国走两年半了,这对比是否太惨烈了?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印度的科技比中国更先进。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印度月球车超越中国?

2023年8月23日,印度“月船3号”成功登陆月球南极,并释放出一台月球车(月球巡视探测器)。

这意味着,印度成为第一个月球车在月球南极登陆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四个把月球车送上月球的国家,今后印度还很可能跻身“航天大国”之列。

当时,莫迪总理正出席金砖峰会,可把他激动坏了,第一时间发表讲话:“印度已抵达月球南极——没有其他国家做到这一点。”

一些印度媒体更是将之称为“印度的崛起和胜利”。

那么,溢美之词背后,印度月球车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月球车不是车,而是一台能在月球工作的机器人,通过传回探测、收集、分析的数据,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神秘的月球。

印度月球车水平怎么样,很多人会拿它横向对比,参照物往往是中国。

因为当时月球上还在工作的月球车也只有中国。

我国月球车玉兔号首登月球是在2013年,名字由全球征集而来,是继苏联、美国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车登陆月球的国家。

印度月球车叫Pragyaan,即智慧之意,其突出的一大特点是轻巧。

要知道,我国的月球车都已经是出了名的精致小巧,长1.5米、宽1米、高1.1米,仅重130多公斤。

比起美国2百多公斤,玉兔号只有140公斤左右,体积也是其二分之一左右。

而印度的智慧号重量还要轻,仅仅只有26公斤,不到玉兔号的五分之一。

第二个亮点便是智慧号的行驶速度。

据印度航空局,智慧号第一天着陆没几个小时就已经行驶了8米多距离。

可中国玉兔号用972天,只走了118.9米远。

这样对比一看,我们简直是龟速,智慧号就像是在月球上狂奔。

再看2019年登陆的玉兔二号,三年也只行驶了一千多米,平均一天都走不到一米。

为什么我们家的月球车这么慢呢?

这个问题不是第一次被提出了。

从前也有人不解美国的月球车单次行驶距离能达到20.12公里,苏联在几十年前月球车4个月就能走37公里。

难道是我国的技术太落后吗?

速度不代表技术

对月球车而言,速度并不代表它的技术含量。

毕竟大家上月球目标都是一样的,不是飙车,看谁走得远跑得快,而是为了搞科研。

而具体的任务,以及达成任务的手段,各国都不尽相同。

因此月球车在设计上就就有很大的差异。

好比说美国的几台月球车,都是为宇航员服务而设计的。

其定位就是载人月球车,主要作为一台代步工具使用。

而勘测工作还得交由宇航员操作,这就对月球车的速度有较高要求,寿命要求却很低,只要能工作几个小时或几天就成。

而无人月球车更加智能化,勘测等工作都由它全权包揽,行驶速度反而不那么重要。

定位不同就没啥可比性,有人会说,在无人驾驶的月球车中,玉兔号也是慢得出奇,又该作何解释呢?

同样的,印度智慧号设计的初衷就与我们不同。

据印度航空局,首次登月的主要任务有分析月球表面土壤岩石成分、寻找月球南极的水冰,也就是水资源。

众所周知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坑坑洼洼,十分坎坷崎岖。

但智慧号着陆区域在月球南极,这里相较还算平坦,没有大陨石坑,路障少,前进的效率自然高一些。

而玉兔号,几乎都是在陨石坑遍布的月球背面区域谨慎绕行,各种爬坡越障,走走停停。

有一次,玉兔二号穿越一片布满陨石坑的区域,导线表皮被陨石头边角割破,就导致它“停机”了一个月才被唤醒。

此外,智慧号本来的计划就是在月球上存活1个月昼,也就是地球的14天。

月球表面的昼、夜时间差长达约14天,月昼温度可达到150度,月夜会降至零下180度,温差超过300度。

也就说智慧号没法承受极端低温,不能在月球过夜。

正因如此,为了充分发挥其价值,才会让它在有限的“生命”内马不停蹄地工作。

智慧号曾在行驶了8.13米的时候,罕见地碰上一个陨石坑,它的反应出乎意料,干脆掉头返回。

有人分析,这就是为了节约时间,也有人质疑技术问题。

再看玉兔二号,至今仍在工作,它的使用寿命已经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

很多人好奇它的长寿秘诀,其实是我国用技术克服了昼夜温差难题。

玉兔二号,上可承受150度高温,下可忍耐零下180度低温,舱内温度可控制在50度到零下20度之间。

不过为了更好延长寿命,在温度超出上述范围时,它还是会开启自我保护模式,进入休眠状态。

所以玉兔号在月球上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没有工作。

所以单看行驶速度是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那怎么不看看月球车的寿命与行驶的总路程,在这方面,中国堪称第一。

智慧号还呆不满14天就陷入休眠,没能醒来,算下来也其行驶的里程也不到一百米。

不过说到底,以上的数据都是浮云,最重要的还是登月这一趟旅程能带来的科研结果。

这才是月球车技术最好的体现。

智慧号这么着急赶路,也没找到水冰资源。

而我们的月球车已经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如发现了五个大型地层结构,印证了月球的起源等等。

玉兔二号还是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同时此举也是人类首次实现低频射电天文研究。

探索月球不论技术高低,其实都是人类的进步,但印度媒体对标中国,又是吹捧又是贬低的,未免太难堪了。

印度月球车遭到质疑

印度月球车实现软着陆,印度全民狂欢的同时,质疑也接踵而来。

在“月船三号”着陆之前,就没人看好印度,这个国家的登月史走得十分坎坷。

1999年提出登月,2008年“月船一号”才成功升空,然而只过了一年就变为太空垃圾。

直到十年后印度卷土重来,不过悲剧的是“月船二号”还没来及着陆就坠毁了。

不甘失败的印度又在几年后发射了“月船3号”。

它却一度偏离轨道,变轨好几次才进入月球轨道,实在让人捏一把汗。

虽然印度成功了,智慧号的表现却十分令人迷惑,一个是前面提到的无法承受月球温差的问题。

再看它的装备,一共就装了三台仪器,温度传感器、激光探测器、光谱仪。

温度传感器传疑似坏掉了,它传回来的数据比理论高太多,甚至受到印度自家航天工程师的质疑。

此外很多人都在吐槽,智慧号居然连全景相机都没带。

可以看到,印度发布的“月船3号”照片,不仅是黑白的,分辨率还非常低,简直让人怀疑这到底是2023年还是2003年。

以上种种充分反映了印度月球车装备的简陋、技术的落后,即使是跟比它早出生十年的玉兔号比,也存在肉眼可见的差距。

很多人就说,印度弄月球车上去,不像是为了搞科研的,而是更偏向于完成政治任务。

长久以来印度的太空梦都被西方嘲笑,纽约时报曾用漫画讽刺印度在精英太空俱乐部门口徘徊,C还曾劝印度放弃继续探索太空。

BB

印度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而且莫迪即将面临大选,这一次登月,对他和印度来说都极其重要。

如果再炒作印度超越中国第一台月球车的行驶速度与距离,那就更能为自己增添政治砝码。

其实不只是太空,印度在各个领域都有强烈的想翻身逆袭的心理。

也正因如此,常常自吹自擂,欲速不达。

为了跟中国较量,也为了得到美西方在航空方面的支持(如深空探测网),接受美国拉拢,本来技术就是印度的短板,再依赖外部的技术,印度的太空路恐怕会走得更加艰难。

但无论如何,印度这次登月还是为其航天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人类航天史留下一道印记。

参考资料

中国日报《科普 | “玉兔”与国外“同行”们有何不同?未来月球车可能啥样?》

人民日报《耐极温、可爬坡、会避障——揭秘我国首辆月球车》

裘雯涵.登月第四国:印度的“太空雄心”能走多远?[N].解放日报,2023-08-25(007).DOI:10.28410/n.cnki.njfrb.2023.003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