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冬,北京的风吹得更冷了一些,窗外滴水成冰,但细细看来,阳光却在不经意间透过云彩直射整个大地,匆忙赶路的人,身上也不免多了一些久违的暖和。

住在医院的周恩来总理,他的身体却并不像天气一样日益渐好,病情的折磨,让他的体重急转直下,由原来的130斤下降到了几十斤,而此时,国内的政治形势,亦没有好转。

这一天,两位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与李先念,两人心情沉重的来到医院,他们探望周恩来病情的同时,也想向周恩来讨一些“指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病重在身,但见老战友来了,他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坐在沙发迎接他们,李先念,陈锡联两人接连上前握手,在与陈锡联握手时,周恩来忽然说道:“有两个人的事我心里一直不安,一个是你,你怎么样过关了吗?”

陈锡联点点头,周恩来继续说:“一个是温玉成。”

谈到这里,周恩来身体忽然垮了下来,他不得不躺在床上,李先念与陈锡联只好告别,但在他们走之前,周恩来却是强忍着痛苦,带着些许哭诉地说:“我这一辈子办了两件事不安心,一个是陈锡联同志,一个是温玉成....温玉成不是我要关他的.....你们去找一找他,看他怎么样了。”

毛主席点名要他执掌京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玉成是江西兴国县人,1915年出生,15岁参加红军,自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军之初,温玉成虽然年龄小,但是一旦打起仗来,却是一点也不含糊。

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战场就是最好的老师,几年的枪林弹雨下来,温玉成已经当上了骑兵团政委,这一年,他不过21岁。

此后十多年,温玉成愈战愈勇,到1950年抗美援朝时,他已经是一名军长,

按照道理说,军长对于一名参军20年的老兵来说,职务并不算高,但是要想要当时我军的情况,将才辈出,温玉成能够当上军长,而且还是四野主力40军军长,足以看出他的优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鲜战场上,温玉成华丽的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蜕变,他不仅率领40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而且还取得了首胜。

除此之外,在朝鲜作战的3年,40军在他的带领下所向披靡,歼敌数万人,他真正的带部队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因此,之后有人统计志愿军十大猛将,温玉成当仁不让的入选。

由于温玉成在朝鲜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回国后,他受到了上级的信任和器重,先是前往广州军区当副司令员,后来到特殊的1968年,他来到了北京,升任为了副总参谋长。

从大军区副司令员到副总长,温玉成虽然官升了,但是麻烦也随之而来。

莫名其妙的降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8年“杨余傅事件”后,温玉成接到通知,前往人民大会堂开会,毛主席在走廊上见到了他,劈头就问:“你一个人去?”

温玉成有些不知所以然:“主席,我去哪?”

毛主席掐灭了手中的烟头:“叫你到卫戍区去,执掌京畿重地。”

不日,温玉成便被提拔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温玉成忽然接到通报,黄永胜的秘书李必达求见,李必达写了一封信,想让他帮忙转交给江青。

他婉拒:“我与江青也不是很熟,这事我恐怕办不了。”

李必达:“信不收下,我就不走了。”

温玉成只好妥协:“信留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后,林彪亲自找温玉成谈话:“经军委研究,你已经不能适应北京阶级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调你到成都军区任第一副司令员。

听到这句话,温玉成有些愕然,他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自己完全是莫名其妙的降职,他知道自己唯一能够做的,便是按照林彪的命令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让温玉成没想到的是,虽然上级任命他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但实际上,他却只是“挂名”,什么会也不让他参加,什么事也不让他管。

直到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的一天,温玉成忽然接到成都军区政委张国华的电话:“老温,来3号院开会,不要带秘书。”

温玉成此时还不知道“九一三事件”,等他到了以后,张国华说道:“老温,刚接到通知,你被隔离审查了。”

周恩来始终惦念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句话,温玉成内心一沉,当天晚上,他就被送到了“邓家花园”。

温玉成的疑惑,对他现实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在邓家花园,他度过了5年难熬的光阴,在这之间,他的精神曾差点崩溃,幸好在老伴的陪伴下,才没有“误入歧途”

实际上,在温玉成被“软禁”期间,周恩来总理一直都惦念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玉成当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卫戍区司令员时,曾协助周恩来处理了全国交通混乱的问题,对于温玉成,周恩来是熟悉的,但是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面对温玉成的处境,他也无可奈何。

1975年冬,周恩来自感时日不多,便向前来探望自己的李先念,陈锡联谈到了此事。

后来,在李先念,陈锡联的寻找下,温玉成被释放出来,但是关于他的问题,却被挂了起来,特殊时期结束,温玉成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重新复出的黄克诚担任中纪委常务书记后,他听闻温玉成的遭遇,便让他来北京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经黄克诚的关心,党中央对温玉成的问题进行了判定:办过错事,说过错话,不给予处分。

1983年,温玉成将全家带到了南京定居,他于1989年去世。

温玉成辞世后,党中央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称他:“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学习努力,英勇善战,大胆果断,不怕牺牲,事业心强,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勇于进取,他有坚强的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

温玉成的骨灰,被安放在了江苏镇江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镇江,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