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摹八大山人鸭图 齐白石 25cm×31cm  纸本设色 1935年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摹八大山人鸭图 齐白石 25cm×31cm 纸本设色 1935年 北京画院藏

纵观齐家画稿,纸张材质不一,包装纸、练字纸、边边角角的余纸、油污纸,皆能为他所用。不难发现很多画稿是齐白石在生活中的随手行之。乡野稻谷间的童年记忆,“五出五归”的远游见闻,以及多年漂泊的北平生涯,种种人生经历加诸于他身上,令齐白石的创作灵感异常的丰富宽广,也意味着他的创作具有极强的偶发性。

齐白石  山水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山水稿

白石老人热衷于捕捉在生活、旅途中所见的种种景致,记录当时触发自己的种种感动。而手边的废纸、余纸便是最好的选择。它们以便捷的来源、陌生的材质,与齐白石彼时行走路上的心境相互呼应、完美契合。因此,一器一物,小到岩间水鸟、铜鸭香炉、枝上鹦鹉,大到山水奇景、碳烟浓雾,无数个牵动白石老人心绪的场景都能够入画,从无限远方走入心中遐想。借助毛边纸、元书纸的粗糙纹理,白石老人得以体验偶发的创作机制,通过点、线、面的独特设计形式,从瞬息的客观物像上提炼、萃取美感和气韵。

齐白石  人物稿  110cm×64cm 纸本墨笔  1919年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人物稿 110cm×64cm 纸本墨笔 1919年 北京画院藏

可以说,这些画稿蕴藏着齐白石的生活与哲学。它们既是最普遍、最低微的画材,契合着齐白石谋生养家的需求;它们也是最意外、最难掌控的艺术元素,滋养着老画师的笔墨趣味,促使他不断拓宽艺术语言的表达范畴与力度。能够常常创新技法,时时遣景入画,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大匠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摹铜鸭香炉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25.5cm×61.5cm 托片 北京画院藏

题款:余尝于友人家(见)铜鸭香炉,通身有神味,非流俗画家画鸭也。此足踵。此长者,中爪,中爪上短者,傍爪。足欲蹈未蹈时,两傍之爪向上反,故傍爪在上,中爪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蚱蜢 齐白石 纸本设色

9cm×15cm 托片 北京画院藏

题款:余游成都白云,以色笔画于案上,甚似。予以此纸透温印存之。丁丑太息补记。白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鸟画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26cm×17.5cm 托片 北京画院藏

题款:丁未二月廿六午刻过阳朔县,于小岩下之水石上见此鸟,新瓦色其身,枣红色其尾,小可类大指头。石下之水只宜横画,不宜回转,回转似云不似水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鹦鹉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47cm×29cm 托片 北京画院藏

广告印字:总店,北京琉璃厂八十六号,电话南局二一三三三三二。分店,南京、上海、天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癸卯日记》 齐白石 纸本墨笔

16.5cm×11cm 1903年 北京画院藏

题款:自家造稿,垂柳外用浓墨作远山,山外含夕阳,满天朱霞,非当时佣佣〔庸庸〕者稿。恐忘却,存于日记顶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与儿童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16.5cm×20cm 1917年 北京画院藏

题款:丁巳客汉上,有瓷瓶卖者,余见其雕瓷甚有天趣,因戏勾其稿,将付儿辈,他日为有用本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卉画稿之二十二 齐白石

纸本设色 29.4×31.7cm 册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题款:草茉莉,为穷檐儿女之花,然而柴门野岸,冉冉夕阳,芳气袭人,未可抹煞,况晚秋时更不可少此。此纸劣色丑,未足雅观,紫色乃鲜丽花青与洋红错杂涂之,又有一种花色以洋红、滕黄交乱画也。

钤印:木居士(白文)萍翁(白文)阿芝(朱文)麟庐欢喜(朱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卉画稿之三 齐白石

纸本设色 29.4×31.7cm 册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题款:百合花,北人呼为虎皮莲,白石。此花一茎,茎上节节生花葩,非三四葩一齐开岐(齐)也。家山多此花。即写意画非写照不可。其花开在春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卉画稿之十 齐白石

纸本设色 29.4×31.7cm 册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题款:诸葛菜,白石山民用我法临他人本,此菜平生未见过也。

钤印:萍翁(白文)

《勾摹金农看梅图》齐白石 191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勾摹金农看梅图》齐白石 1917年
《独树庵图》齐白石 191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树庵图》齐白石 1917年
齐白石  不倒翁稿  纸本墨笔 51x30.5cm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不倒翁稿 纸本墨笔 51x30.5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草 57cm×22.5cm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草 57cm×22.5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蕉叶 74.5cm×29cm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蕉叶 74.5cm×29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仿唐寅人物稿  62.5cm×24cm 纸本墨笔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仿唐寅人物稿 62.5cm×24cm 纸本墨笔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勾临李晴江游鱼图稿 125cm×63cm  纸本墨笔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勾临李晴江游鱼图稿 125cm×63cm 纸本墨笔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白石  摹罗两峰稿  31.5cm×8cm  纸本墨笔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石 摹罗两峰稿 31.5cm×8cm 纸本墨笔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依样 齐白石 64.5cm×34cm 1949年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样 齐白石 64.5cm×34cm 1949年 北京画院藏
虾图 齐白石 28cm×35cm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虾图 齐白石 28cm×35cm 北京画院藏.
翔鸽稿 齐白石 50cm×47cm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翔鸽稿 齐白石 50cm×47cm 北京画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画院藏有齐白石画稿数百件之多,这些画稿既有齐白石初学绘画时临摹他人的双钩画稿,也有远游期间对景写生的写生稿;既有凭印象和回忆所作的默写稿,也有为创作而反复推敲的草稿。这批鲜为人知的画稿,不仅揭示了白石老人作画是否打草稿之谜,而且为人们进一步认识齐白石的艺术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农杂画册之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勾勒金冬心风来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部分是“传移模写”,在这一个部分中辑录的使齐白石临摹前人的画稿,其中包括严格遵循原稿的双钩画稿,也有意笔临摹的画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双钩前人梅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萱草稿

齐白石最初学画时就从临摹《芥子园画传》入手,早期跟随地方名家胡沁园、胡何光炳等人学画,远游期间接触到八大、金农、孟丽堂、李鳝、罗聘等人的作品,甚至还有唐寅和王居正的人物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鸣禽稿

衰年变法期间,齐白石对当代名家,尤其是吴昌硕致力尤深,直至晚年,他还在不断地学习,甚至对于自己学生的长处也谦虚地加以吸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摹孟丽堂《春声》画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牡丹公鸡

齐白石对于比较欣赏以及喜欢的画作都进行传移模写,在诸多临摹方式中,齐白石喜欢以双勾的方式进行临摹,临摹后对画稿进行再创作。此外,齐白石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大多采取勾临而非收藏的方式进行欣赏,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个人的消费习惯,此外也是他出于艺术创作的选择。这种以勾临代替收藏的习惯,使得齐白石有选择地吸收了传统中的优点,从而避免了他对于古代经典的沉迷,反而有利于他的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勾懊道人松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临孟丽堂《芙蓉鸭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人物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临八大山人画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农《人物山水册》之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勾勒金农画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掻背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搔背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山水画稿

第二部分是“写生状物”,这一部分中的画稿多是齐白石历次远游的写生稿和观察花木、草虫、禽鸟的形态之后的写生画稿,这些画稿有些双面作画,有些则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山水

齐白石本人也表明他最喜欢画一些小动物和小昆虫,齐白石自己讲到“凡是眼睛里看见过的东西,都把他们画了出来”,而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齐白石则是尽量避免以这些东西为内容作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荷花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芭蕉稿

齐白石壮年层游历许多地方,如两广地区,他最喜欢桂林一带的山水,所以陡峭的桂林山水也多入画。在齐白石的画稿中,相比起已完成的作品,多了许多文字的标注,例如标出颜色、位置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花卉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小虾

齐白石画虾最为著名,在于非闇的《感念齐白石老师》中记录到,在齐白石的画桌上放着一个养着鱼或虾的大海碗,齐白石画后又看、看后又画,对于小动物养的时间、研究的时间比画的时间要多得多。二对比着不同时间的齐白石画的虾,也可以看到其本身的进步,晚期的虾比早期更神似,更清澈,在结构上也比早期了解得更透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写生鹰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拟八大山人画鱼稿

第三部分是“目识心记”,在这部分展示的画稿大多是齐白石凭记忆绘制的,或者是他见过的人,或者是心仪但无钱买下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砖文若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画像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富贵平安

这些画稿,尤其是人的模样的描写,大多应用于他后来的创作里。尽管齐白石非常强调写生,但是他的画稿中真正意义上的对景写生作品却相对较少,很多是凭记忆而作,这与中国画家凭借记忆与想象的传统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老人与儿童画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送子从书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送学图(人物册页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上学图

“目识心记”是中国画在艺术造型上,对客观自然观察认识的一种特殊方法,齐白石也不例外,他的画稿中便又不少凭借“目识心记”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部分是“自家造稿”,“自家造稿”在所有画稿中占的份额最大,这些画稿便体现了齐白石反复推敲的创作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仿石涛山水 册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玉簪

有些画稿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更改,每一次都有新的改进,更是反驳讲座最初《寿平谈齐白石、李可染的局限与害人之处》中的关于齐白石一成不变的最佳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荷花鸳鸯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荷花鸳鸯图

前三类画稿都是从前人或者自然中取法的途径,而最能体现了画家创造力的则是画家本人的创作草稿。在北京画院藏的画稿中,“自家造稿”最多,其时间跨度从齐白石四十多岁远游期间一直到建国后人生与艺术的最后的辉煌,从这些画稿与正式作品的对照中可以看到齐白石由学习前人到自我创造,以及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不断修改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黑禽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飞鹊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蟋蟀与蝗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水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老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东方朔偷桃画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东方朔偷桃画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东方朔偷桃图

齐白石 捧桃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捧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