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本不是曹爽的对手,郭太后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扳倒了曹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从一开始就磕磕碰碰各种拧巴呢?若是从因果论的角度来讲,祖上没种善因,后代怎么可能得到福佑呢?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司马氏政权之所以不稳定,是因为司马氏在夺权建国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破坏了政治规矩,以至于皇室缺乏足够的权威来维护自身的统治。从根本上来讲,无论是定都洛阳的西晋,还是偏安建康的东晋,都是士族集团联合建立的政权,不过是司马家掌握的资源多一点,或者说敢于把事情做得更丑一点,大家都奉司马氏为皇帝。尤其是西晋,立国不过半个世纪就因内乱外患而灭亡了,然后就出现了五胡乱华,差点葬送了华夏文明。

司马氏破坏规矩,主要体现在司马懿违背政治誓言和司马昭当街格杀皇帝。

魏明帝曹叡临死前,安排曹爽与司马懿等人共同辅政。曹爽是宗室,任大将军,安排兄弟掌控禁军,安排亲信占据核心要职,将外族的司马懿撇到了一边。

司马懿是三朝元老,道行比曹爽这种毛头小子深多了。当朝中各士族对曹爽集团十分恼火时,司马懿不失时机地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是《三国志·少帝纪》的原文:

十年正月,车驾朝高平陵,爽兄弟皆从。宣王部勒兵马,先据武库,遂出屯洛水浮桥。奏爽曰:“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言‘二祖亦属臣以后事,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黄门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闻知。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僣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侯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枉言?昔赵高极意,秦氏以灭;吕、霍早断,汉祚永世。此乃陛下之大鉴,臣受命之时也。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爽得宣王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於天下,谁敢不应者?”羲犹不能纳。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说爽,使早自归罪。爽於是遣允、泰诣宣王,归罪请死,乃通宣王奏事。遂免爽兄弟,以侯还第。

初,张当私以所择才人张、何等与爽。疑其有奸,收当治罪。当陈爽与晏等阴谋反逆,并先习兵,须三月中欲发,於是收晏等下狱。会公卿朝臣廷议,以为“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必诛’。爽以支属,世蒙殊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诏,讬以天下,而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与晏、飏及当等谋图神器,范党同罪人,皆为大逆不道”。於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嘉平中,绍功臣世,封真族孙熙为新昌亭侯,邑三百户,以奉真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是《晋书·宣帝本纪》的原文:

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天子谒高平陵,爽兄弟皆从。是日,太白袭月。帝于是奏永宁太后,废爽兄弟。时景帝为中护军,将兵屯司马门。帝列阵阙下,经爽门。爽帐下督严世上楼,引弩将射帝,孙谦止之曰:“事未可知。”三注三止,皆引其肘不得发。大司农桓范出赴爽,蒋济言于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于是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事,领爽营,谓柔曰:“君为周勃矣。”命太仆王观行中领军,摄羲营。帝亲帅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屯于洛水浮桥,上奏曰:“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于御床,握臣臂曰‘深以后事为念’。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群官耍职,皆置所亲;宿卫旧人,并见斥黜。根据盘牙,纵恣日甚。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伺候神器。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便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前言。昔赵高极意,秦是以亡;吕霍早断,汉祚永延。此乃陛下之殷鉴,臣授命之秋也。公卿群臣皆以爽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皇太后,皇太后敕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各以本官侯就第,若稽留车驾,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诣洛水浮桥,伺察非常。”爽不通奏,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树为鹿角,发屯兵数千人以守。桓范果劝爽奉天子幸许昌,移檄征天下兵。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诣帝,观望风旨。帝数其过失,事止免官。泰还以报爽劝之通奏。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谕爽,指洛水为誓,爽意信之。桓范等援引古今,谏说万端,终不能从。乃曰:“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范拊膺曰:“坐卿。灭吾族矣!”遂通帝奏。既而有司劾黄门张当,并发爽与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诛之。蒋济曰:“曹真之勋,不可以不祀。”帝不听。初,爽司马鲁芝、主簿杨综斩关奔爽。及爽之将归罪也,芝、综泣谏曰:“公居伊周之任,挟天子,杖天威,孰敢不从?舍此而欲就东市,岂不痛哉!”有司奏收芝、综科罪,帝赦之,曰:“以劝事君者。”二月,天子以帝为丞相,增封颍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并前八县,邑二万户,奏事不名。固让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固让九锡。

《三国志》和《晋书》对这次政变写得非常详细,其中的许多细节都值得玩味。

比如,“爽得宣王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说明曹爽的情报系统完全就是一片空白。之前,曹爽怀疑司马懿诈病,特意派李胜前去打探消息。这一段,在《晋书》中记载得特别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帝诈疾笃,使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帝不持杯饮,粥皆流出霑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帝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善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帝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帝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言曰:“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

这一节,在《三国演义》中写得更传神,这就是《司马懿诈病赚曹爽》。曹爽派心腹李胜去打探消息,没想到李胜就是一个大马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根本没看出司马懿是在表演。而曹爽呢?居然也信了李胜,不再从其他途径打探消息。由此可见,曹氏宗室真是没人了,不得已才用曹爽这样的草包辅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爽带皇帝去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时,根本没考虑如何防范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他自以为皇帝在手中,军队在手中,中枢要职在手中,便可以确保无虞。他完全没想到,在洛阳城内还有两重不安定的因素,一个是行将就木的太傅司马懿,一个是被软禁多时的郭太后

曹魏正始八年,大将军曹爽采纳何晏、邓飏、丁谧之计,将郭太后软禁于永宁宫,曹爽自此专权。这就是司马懿所说的“离间二宫,伤害骨肉”。一个被冷落的太后,一个被冷落的士族首领,一旦趁机联手,也是可以给曹爽带来致命一击的。这一点,曹爽没有想到,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如果他留下一个靠谱一点的兄弟留守洛阳,哪怕是亲信都可以,而不是倾巢而出,只要能掌控留守洛阳的禁卫军队,司马懿根本就没有机会。虽然司马懿在军中多年,影响力也很大,但绝对调不动城外的卫戍军队。曹爽大意到了这个地步,完全就是自取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皇帝曹芳在曹爽手里,曹爽一方更具合法性。如果没有郭太后帮忙,司马懿就是犯上作乱,没人敢跟从。但是,司马懿搬出了被软禁的郭太后,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合法性的问题。于是,司马懿集团和曹爽集团之争,名义上就成了皇帝与太后之争。也就是说,司马懿巧妙地将叛乱变成了皇室内部之争。

如何用好郭太后这枚棋子,司马懿肯定在暗中布局了很久。而且,如果朝中没有要员暗中相助,司马懿根本不可能成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曹爽是何等自信,自信到了狂妄的地步!曹爽的情报系统是何等无能,无能到了无法看清眼皮子底下暗流涌动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司马师废曹芳需要郭太后下旨,司马昭杀皇帝也需要郭太后来帮着善后。郭太后虽然是曹家的人,实际上却干着挖曹家祖坟的事。一个没有留下子嗣的曹魏太后,被司马懿父子用了三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司马氏最棘手的问题,她是司马氏的工具人,是晋朝建国的大功臣

司马懿发动政变,守住了洛水浮桥,使得曹爽无法回归大本营。曹爽该怎么办?

当曹爽得到消息时,竟然“迫窘不知所为”,可见他根本没有任何预案,也没有应对的策略。但是没多久,曹爽迎来了唯一的救星。“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大司农掌管天下钱粮,可以征调各郡粮食,有粮食就可以很容易地拉起军队。桓范劝曹爽带天子去许都,然后征调天下兵马,共同讨伐司马懿。如果曹爽兄弟果断,还是有一线生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曹芳和曹爽只是去扫墓,不可能带很多兵马。即便带了几千护卫,也不一定都披甲,甚至武器都没带全,曹爽只能“伐树为鹿角,发屯兵数千人以守”。如果直接和掌握了武库的司马懿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曹爽有粮食可以拉起一支队伍,而司马懿有武器可以快速武装起一支军队。在这一方面,司马懿是有优势的。

正常来说,曹爽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赶紧南逃。趁着司马懿准备还不够充分,还没来得及进行包围,带领手下少数精壮兵马护送曹芳赶往许都布防,其他大部队在心腹率领下阻击司马懿。只要皇帝到了许都,曹爽就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此时,司马懿绝对不敢强行攻城,如果他敢悍然攻城,性质就完全变了,谁都可以得而诛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爽到了许都,可以传檄天下,让各郡率军勤王。用不了一个月,洛阳附近的军队就可以将司马懿所部团团围住。过不了多久,司马懿父子的脑袋就会出现在洛阳的城楼上。

但是,曹爽真是一个草包,优柔寡断。再加上身边还有一些老臣与曹爽不同心,比如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就劝曹爽“早自归罪”。《三国志》是晋朝人写的,说得还比较客气。实际上,位居侍中、尚书要职的许允和陈泰等世家大族的话事人,恐怕早就与司马懿暗通款曲了。因劝说曹爽投降有功,陈泰外调雍州任职,防御姜维。后来,陈泰被调回朝中任尚书右仆射,两度随司马昭抵抗东吴的进攻,改任左仆射。景元元年(甘露五年),陈泰去世,追赠司空,谥号穆侯。这一年,司马昭当街刺杀皇帝,立曹奂为帝。

在许允和陈泰的劝说下,曹爽派他们去探听司马懿的口风。司马懿指洛水为誓,承诺只夺权,不杀人,还保留曹爽等人的侯爵。曹爽竟然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书》记载:桓范等援引古今,谏说万端,终不能从。乃曰:“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

由此可见,曹爽天真到了何等地步!最后,“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罪名当然是谋反。《三国志》只写了曹爽兄弟与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被杀,没有写“夷三族”,也是“为尊者讳”。

司马懿指洛水为誓,曹爽才信了他。虽然曹爽在政治上有些天真,死有余辜,但司马懿出尔反尔违背政治誓言,更是可恨。歃血为盟这样的政治盟誓本是非常神圣的,目的是增加信任,降低成本。这一盟誓被破坏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相比于违背政治盟誓,司马昭当街弑君,不仅让天子的权威扫地,更是让司马家的名声彻底臭掉了,其影响之恶劣,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指洛水为誓,汉光武帝刘秀却是说话算话。

据《后汉书·岑彭传》记载:

光武攻洛阳,朱鲔守之。上令岑彭说鲔曰:“赤眉已得长安,更始为胡殷反害,今公谁为守乎?”鲔曰:“大司徒公被害,鲔与其谋,诚知罪深,不敢降耳。”彭还,白上。上谓彭:“复往明晓之:夫建大事,不忌小怨。今降,官爵可保,況刑罚乎?”上指水曰:“河水在此,吾不食言!”……乃面缚,与彭俱诣河阳。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送鲔归城。明旦,悉其众出降,拜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后为少府。

朱鲔是今武汉汉阳人,绿林军首领之一,当时驻守洛阳城,刘秀久攻不下。刘秀让岑彭去劝说,但朱鲔是杀害刘秀兄长刘演的主谋之一,不敢投降,怕刘秀秋后算账。刘秀指洛水为誓,许诺不计前仇。朱鲔投降后,刘秀“令彭夜送鲔归城”,拜他为平狄将军,并封扶沟侯。扶沟侯是县侯,是侯爵中的最高等级,也是两汉时期外姓所能所得的最高爵位。

刘秀遵守政治誓言,开创了东汉200年基业。司马懿违背政治誓言,西晋只苟且了51年,东晋也只延续了103年,合计154年。

司马懿违背政治盟誓,司马师废皇帝,司马昭公然杀皇帝,司马炎逼皇帝退位,祖孙三代没一个好角色。这样的王朝,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无法号召天下,凝聚人心。西晋时期皇室内部的“八王之乱”,其实就是对司马懿父子这种行径的效仿。两晋这150多年是华夏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甚至连元朝初期都不能相提并论。

(2024年4月25日于武汉南太子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