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日式小清新电影,不难总结出来一个规律,那就是删繁就简。日本人总是善于将简单的事情包装成为一个非常不简单的逻辑,本着这个逻辑对外输出文化的时候,就可以融进去更多的东西。没有人认为这个逻辑本身值得怀疑,这样长此以往下去,逻辑背后的行为便会被认为是一种存在着的正确,没有谁会去想想这个行为究竟需不需要这个逻辑来背书,最后就只能接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厕所》就属于这个逻辑的产物,这是一部根植于日本文化的一种异国他乡开花的电影,故事说的是三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被迫跟一个未曾谋面的日本外婆生活的故事。母亲去世,外婆从日本赶来参加葬礼,葬礼过后,三个年轻人被迫跟外婆一起生活,小儿子原本在外生活,而家中有着自闭症的哥哥 跟傲慢的妹妹,这原本并不是一个友善和睦的家庭,因为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理解事情,然而当外婆住进来以后,小儿子不得不回到家中,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的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的离去以及重新带来了一个更加德高望重的家长之后,这个家看似没有太大的变化,实际上却开始了一种弥合。外婆因为不会说英语,整日里沉默不言,而哥哥跟妹妹却因为外婆的出现而变得重新焕发出来一种生命力,这对于小儿子来说却是一种折磨,他一直认为外婆跟自己的母亲并不是亲生的关系,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开始了自己的行动,最终,行动却意外的让自己陷入到更深的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厕所》根据片名所引发的问题看似是一个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交融,而这种文化的交融本身存在着语言习惯上的障碍,一个日本人跟一个美国人本身不存在交集,然而当他们被强行放置在一起的时候,各系的习惯不同就会演化为一种更深的隔阂,如何去除这种隔阂,就需要创作者在其中找到一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本片表现为亲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情可以弥合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包括生活习惯,小儿子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手办,因此,整日里除了上班之外,他总是喜欢跟这些手办为伍。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同时也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小儿子的性格中所喜欢的是一种宁静,他不愿意过多的与人交流,便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可以做到沉默不言的手办身上,这是一个逻辑线,而这个逻辑线指向的是生活中的外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可以想想看,外婆跟这个手办的唯一区别就是外婆是活生生的,外婆不会英语,因此就能做到跟小儿子的交流中沉默不语,外婆也不会过多的干涉小儿子的生活,因此,这个逻辑线折射出来的是外婆这个现实中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儿子之所以离不开手办,原因在于妈妈小时候给了他一个手办,他就不觉得难受了,而这个让他感觉到安心的行为在现实中当妈妈离开之后,外婆很好的延续了。因此,外婆对于小儿子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凭空出现了一个亲人,而是一种温暖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大儿子来说,自闭症源于自己面对人群的恐惧,这种恐惧需要一种条件反射式的东西来弥合的。而外婆的出现则是从自己的裙子折射到了大儿子的内心当中。大儿子对于这个裙子的迷恋虽然看上去不可思议,但是这不过是一种通过行为对自己的心理的一种缓释。如果说裙子代表了女性,代表了社交的话,那么大儿子开始将自己之前所恐惧所厌恶的东西穿在了自己的身上,这也是一种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妹妹来说,高傲和叛逆本身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他通过这种行为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彰显自己的特殊性,而这种彰显并不是为了取悦某一个人,而是真正的认为自己或者是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属性,于是,她最后爱上了外婆喜欢的空气吉他表演,这本身看上去就很有迷惑性,但是这种迷惑性却显示出来极大的魅力,就因为与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式小清新在美国也能顺利展开的原因在于它的内核的弥合性,外婆几乎完成了不同形式的美国人对于理想家人的所有想象,外婆多金,外婆可以做到沉默不言,外婆可以在自己伤心的时候端出一盘美食,外婆无所不能,但外婆想要索取的却不多。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诱惑,这种诱惑本身可以极大的消弭掉原有的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逻辑思想逻辑等等,试想一下,给你这样一个亲人,你也会感动得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日本电影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成功,但是这仅仅是在我们站在亚洲观众的角度来看的,对于欧美观众的逻辑思维去看待这部影片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们会投出喜欢还是讨厌的一票,这也进而说明,思想逻辑的不一致性也会导致一些意外,至于说意外是好是坏,还是取决于观众的心态。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