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环境污染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双重背景下,为电蓄热装置设计高效的蓄热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混凝土和混凝土-熔盐两种蓄热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两种蓄热结构的蓄热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考虑熔盐在相变过程中的自然对流时,混凝土–熔盐的蓄热结构比混凝土蓄热结构在8小时后的蓄热量大。当相变层距加热面135 mm时,复合体8小时后的蓄热量相比混凝土蓄热体的蓄热量来说增加了32.31%。相关结论为电蓄热供暖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结论

本文是为了研究混凝土蓄热结构中加入相变层后对蓄热体蓄热过程和蓄热量的影响,并找出相变层合适的相对位置。通过对纯混凝土和复合体的数值模拟和分析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1) 相变层考虑自然对流是必要的,相对于忽略自然对流来说,考虑自然对流融化时间缩短56.25%,8小时后的蓄热量增加6.8%。

2) 复合体中因为熔盐相变层自然对流的影响,蓄热体内温度分布呈现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的不均匀性,而混凝土蓄热体内部呈现明显的平行于加热面的温度分布。

3) 相变层中熔盐的潜热作用和熔盐的自然对流促使混凝土蓄热能力被充分利用,导致复合体8小时后的蓄热量相比混凝土蓄热体的蓄热量增加2.36%。

4) 相变层的相对位置对蓄热量有一定的影响:当相变层距加热面135 mm时,复合体8小时后的蓄热量相比混凝土蓄热体的蓄热量增加32.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码或加微583769685索取报告全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