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地图,在大蒸塘南岸的东南角上,赫然标有“泗圣古渡”四字,这正是松江新浜镇泗圣址村村北的渡口。近日,古渡口修缮一新,摇身一变成为了“红旗古渡”,作为景观亭重新融入附近村民的生活。村民们可以在四角亭中休憩,观赏西北方向的三汊口处俞汇塘汇入大蒸塘,河面宽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渡口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东西向的大蒸塘是条百多米宽的大河流,其大部分在青浦区境内,唯独中间这三汊口处,有一小段流经泗圣址村村北。这一带村民的语言、风俗习惯都是一样的,村与村之间婚嫁喜事很普遍,互相串门走动也不少。在还不通公路、汽车的年代,渡船是人们往来的“桥”,而这古渡口见证了两岸村民的来来往往和时代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蒸塘南岸的泗圣址村鸟瞰图

当年村北这渡口很简单,就是临河岸用石块驳了个向河中延伸约10多米的栈道作为码头,便于客人上下船,并无“古渡”的痕迹。后来又在上面搭了个能遮风挡雨的小候渡室。《新浜镇志》中记载着:“泗圣址村北大蒸塘历来设渡”。摇船的人由村里4个生产小队各确定一位,每月轮流,常年固定。他们摇着这渡船,每次仅收客人5分钱摆渡费,如有自行车的,另加5分钱。这是新浜往返青浦练塘、蒸淀、小蒸最近的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蒸塘南岸的泗圣址村鸟瞰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泗圣址村的耕地大部分在大蒸塘南面,塘北仅有400亩低洼田,也无农家居住,干农活需早出晚归,自带餐食和中饭,然后坐渡船至塘北,这渡船也称为“种田渡”。渡船没有往返时间的规定,对岸客人一呼喊,船便迎了过去。人多时,客人上船后会主动去帮艄公推拉橹绳,大家有说有笑,如同一家人。在夏季“三抢”(抢割、抢收、抢种)时,村民在塘北耕水稻田,为抢时间,哪怕通宵也要完成,艄公就在青蛙的一片“呱呱”声中耐心地等着,一直到所有人收工,确定塘北无人了才收渡。这“老早就有”的古渡口承载着村民们对往事的追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蒸塘南岸的泗圣址村鸟瞰图

后来,大蒸塘塘北的那400亩田地除因建新的朱枫公路占去一部分外,剩下的300多亩都已改为进深二三百米的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涵养林地,村民们再也无需渡塘种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村民们往来两岸不再坐渡船,一度繁忙喧闹的古渡口逐渐沉寂下来。

如今,古渡口周围的道路修好了,屋舍错落有致,绿化丰富多彩。废弃的“泗圣古渡”穿过了岁月的暮色晨烟,沐浴着发展的和风细雨,一洗沧桑雾霭,变身成为“红旗古渡”,作为大蒸塘南岸的景观亭,继续观望着潮起潮落,时光推移……

供稿:新浜镇分中心

编辑:周加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