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关键环节。会宁县实验中学根据学生需求、教师特长,基于校情实际,切实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通过开设体育、艺术、学科类22个社团,力求让学生在学校内学好、玩好、发展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课后延时服务成为学生的“趣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午四点半的会宁县实验中学校园,各社团课程和活动缤纷上演,书法社、美术社、乒乓球社、棋社、舞蹈社等多彩社团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更便利的学习机会,而且打造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在社团中,孩子们全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或思、或看、或创作,用自己的热爱和行动编制绚丽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实验中学八年级(1)班学生黄展扬:象棋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对弈,而是手、眼睛、头脑以及思考能力都在提升。我因为热爱象棋,所以才报了象棋社团。我希望在象棋社团里能够不断的学习,在与同学们的对弈中更上一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实验中学八年级(6)班学生王志文:学校给我们开设的社团,我感觉非常好,因为可以在学习疲劳的时候,跟朋友们一起切磋学习,一起练乒乓球,缓解学习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实验中学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基于“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资源,引领精准化社团活动开展,增强学生社团学习的选择性、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实验中学副校长万国宁:我们设置了22个社团,有体育、声乐、器乐、书法,还有文学社团等等。学校的课后服务设置,是让学生在智力,还有兴趣爱好各方面得到一个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初期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社团,让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快乐之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学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彰显了素质教育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实验中学七年级(9)班学生 张雨萱:到初中以后,加入了足球社团,老师给我们教了很多技巧,我们足球社团的人也特别好,就算我有什么不会的地方,他们也会慢慢的教我,然后等到我学会,他们也会为我感到开心。在我们踢足球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切磋球技,然后还会聊一些足球方面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实验中学七年级(3)班学生 党晶:毕竟是国粹,我想着应该一代代传承下去,所以就选择了秦腔社团。我们最开始对秦腔是零基础的,自从老师给我们辅导了之后,我们了解了秦腔的各种唱腔, 懂得了很多秦腔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富的课后服务内容,多彩的社团特色活动,是“双减”落地见效,教育回归本真的具体体现,不仅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看到了学校的育人担当,真正提高了教育的温度。今后,会宁县实验中学也将通过持续深入探索“课后服务”开展的形式,充实特色课程,坚持技能加艺术特长培养,强调专业与特长相结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相融通,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实验中学副校长万国宁: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设置一些符合学生课后服务发展的课程。比如说像声乐、器乐,还有硬笔书法、毛笔书法,还有体育社团,像足球社团、排球社团、篮球社团这些都与中考是相结合的,所以在这些方面的课后服务,学校会加大力度。比如还有学校的手工制作,还有steam教育社团,在AI智能发展方面,我们学校今年做出了一个方案,也得到了市、县科技部门的肯定和大力支持。

(会宁融媒记者 梁晓燕 席韵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