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塑料已经成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产品,包括许多与食物、饮料接触的外卖盒、水瓶都是塑料材质,而塑料分解产生的一些微塑料颗粒也随着消化系统进入了人体内部。2019年一项综合性分析研究表明,人类平均每周会摄入约5克的微塑料

而更多研究还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检测到微塑料颗粒的存在,比如心脏和大脑,这些部位的微塑料颗粒很可能会引起局部炎症,导致与器官相关的疾病风险增加。不过,微塑料在体内的传播途径,以及如何影响组织代谢等问题仍然有待解答。

最近,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科学家在小鼠中发现,通过饮用水摄入的微塑料颗粒在进入肠道后,可以穿透肠道屏障迁移到肝脏、肾脏和大脑组织中,并影响相关区域的代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发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

实验中,作者设计了一种聚苯乙烯构成的微塑料球状颗粒,并将其添加到了饮用水中。在4周的实验期内,小鼠每周会接受2次灌胃,让微塑料水进入小鼠胃部,微塑料的摄入量与人类每周暴露水平相当。

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对小鼠进行了全面地检测,他们在小鼠的血清、肝脏、肾脏和大脑组织样本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颗粒,其中肝脏中的微塑料累积更加明显。这表明微塑料颗粒可以穿过肠道上皮进入循环系统,并积累在其他组织、器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最先暴露于微塑料颗粒的肠道组织,会有数百种代谢物水平发生变化,其中生物素代谢、组氨酸、精氨酸代谢过程影响较为显著。另外,肝脏中也有一百多种代谢物途径产生改变。

研究团队此前还发现,微塑料颗粒还能够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当巨噬细胞接触到微塑料时,会将其当作外来病原体并进行吞噬,随后巨噬细胞还会释放出炎症因子,促进局部炎症发生。 在一些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中,患者肠道的巨噬细胞会更具炎症表型,而微塑料颗粒很有可能也参与到其中。

除了进入身体内部引发负面影响,微塑料还可能成为有毒物质的载体,加速有毒物质向皮肤中渗透。最近,伯明翰大学的研究者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的另一篇论文显示,一些在塑料制品中使用的阻燃剂或者塑化剂,可能会随着微塑料与皮肤、汗液的接触进入人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团队在过往的实验中发现,微塑料中的一些化学成分能够渗入汗液中。为了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危害,作者构建了一个3D的人类皮肤模型,然后让其暴露在微塑料条件下24小时,实验使用的微塑料包含了一种常用于阻燃剂塑料的分子PBD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皮肤模型上的湿度高,会让微塑料中的化学物质渗透更快(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在实验结束后,作者检查了皮肤模型的PBDE渗透情况,他们发现微塑料中约8% PBDE会透过皮肤模型,并且皮肤上的湿度(模拟汗液)越高,PBDE的渗透比例也会越高。研究者也发现不同类型的微塑料会对PBDE的渗透有一定的影响,但程度并不明显,最主要还是和皮肤接触面的水分有关。而这也暗示微塑料不仅能自己进入人体引发负面影响,还会将其他分子引入人体

“这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会存在于电子产品、家具、建筑材料等来源的塑料中,而微塑料则会成为有害分子的载体,加速它们在身体内的累积过程,”该项研究的作者之一Ovokeroye Abafe博士表示,“这些发现不仅再次为微塑料危害敲响了警钟,也将督促更多研究来分析如何减轻微塑料的接触风险,保护人类的健康。”

参考资料:

[1] Marcus M. Garcia et al, In Vivo Tissue Distribution of Polystyrene or Mixed Polymer Microspheres and Metabolomic Analysis after Oral Exposure in Mice,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24). DOI: 10.1289/EHP13435

[2] Ovokeroye Akpojevwe Abafe, Stuart Harrad, Mohamed Abou-Elwafa Abdallah. Assessment of human dermal absorption of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s in polyethylene and polypropylene microplastics using 3D human skin equivalent model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4; 186: 108635 DOI: 10.1016/j.envint.2024.108635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