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如果要评选《雍正王朝》中,最为精彩跌宕,最为紧张刺激的剧情,“八爷党逼宫雍正”这段剧情,毫无疑问会以高票当选。

在这次“逼供行动”中,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以雍正的三子弘时为“内应”,争取到了绝佳的环境与条件,并且得到了四位关外“铁帽子王”,以及上书房大臣、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外部支持,可以说已然是在朝堂上将雍正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不是张廷玉的据理力争与十三阿哥胤祥带兵勤王、舍命护驾,雍正想要平稳度过这场危局,也绝非易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纵观整个事件,那些参与康熙朝时期“九子夺嫡”的众位康熙皇子中,雍正、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八爷党”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皆出现在了朝堂之上,共同经历了这场“逼宫”。而除去早先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终身的大阿哥胤褆、废太子胤礽,和被雍正发配去看守皇陵的十四阿哥胤禵,似乎只有三阿哥胤祉没有身处这一事件的旋涡之中,甚至都没有出现在当时的朝堂之上。

实际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三阿哥胤祉自身的态度决定了他不会主动参与其中,就连“逼宫行动”中对立的雍正和八阿哥胤禩,也几乎是完全“无视”了胤祉的存在,这才使得其成为了整个事件中,彻头彻尾的“局外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九子夺嫡”中,胤祉就已经开始了他的明哲保身之路。

参与“九子夺嫡”的众位康熙皇子,分别组建了自己的政治势力联盟,包括以太子胤礽为首的“太子党”,以大阿哥胤褆为首的“大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为首、势力强盛的“八爷党”,以及以雍正为首、贯彻“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策略的“四爷党”。

这些政治势力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场场明争暗斗的戏码,可谓是争得头破血流,反而是三阿哥胤祉则表现出了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带着李绂、陈梦雷等一众文人墨客,自始至终都在编撰的书籍。

而这也便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那个由文人组成的“学究派”团体——“三爷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细品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夺嫡”中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其似乎采取的是与雍正一样的“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

雍正表面上不去结党营私,主动延揽朝臣,而是本着“孤臣”的态度,尽心办事,从而赢得了康熙的好感与信任。

反观胤祉,他做的是更加的耐人寻味,甚至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似乎除了编撰《古今图书集成》之外,再无其他可以拿得出手的政绩。

而即便是如此,我们也不难发现胤祉的别有用心。

一方面,这部《古今图书集成》,编撰图书一万卷,被誉为是“不朽之盛世”,就连康熙对此都夸赞不已,毫无疑问,这部书便是胤祉最有分量的政治筹码,凭借此就可以让康熙以及朝中大臣对其是刮目相看。

另一方面,胤祉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编书上,这也使得他非常容易为人所忽视的同时,也不会去树敌,即便是无法染指皇位,他也可以凭借其中立的态度与表现,最终能够在康熙去世后依旧得以安身立命。

所以,从胤祉在“九子夺嫡”中的表现我们就不难发现,他有“夺嫡”的想法,不然他就不会公开的检举大大阿哥胤褆用“魇镇”诅咒太子胤礽的事情,然而他却表现的非常的内敛和低调,除了一份自知之明外,更多的还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果然,康熙去世后,隆科多手捧康熙遗诏,当众宣布雍正为新君的时候,胤祉甚至抢在了十三阿哥胤祥之前,第一个向雍正跪拜,承认雍正的地位,从而用自己的这一份“拥立之功”,抹杀此前兄弟二人所有的误会与猜忌。特别是他还有着雍正兄长的敏感身份,这个时候更应该率先纳上自己的一份“投名状”了。

而在雍正登基之后,胤祉也就此告别了政治舞台,除了在李绂即将被问斩之前主动向雍正求情赦免李绂外,再无其他的政治表现,甚至是在李绂向其求援的时候,为了不引火上身,他还将与自己关系紧密的李绂推去向李卫求助。

这些都说明,此时的三阿哥胤祉已然是无心政治,他想要的只是安安稳稳的了此残生,做一个潇洒的王爷,而再无其他奢求。至于“逼宫”这样大逆不道的忤逆之举,胤祉断然是不会将自己置身其中,并且还会主动地敬而远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胤禩而言,胤祉没有兵权,就意味着他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

回顾雍正与胤禩在这场“逼宫事件”中的对峙,兵权无疑是双方博弈的核心焦点。

胤禩为了控制京城九门以及宫禁防卫,积极拉拢手握兵权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并且与隆科多密谋,用步军统领衙门的兵马撤换图里琛的御林军,以最大限度挟制雍正。除此之外,胤禩还以弘时为内应,利用弘昼政治上的不成熟,“误传圣旨”,进而在四位关外“铁帽子王”的配合下,夺下了丰台大营的兵权。

可以说,胤禩这一次是充分吸取了此前“夺嫡之夜”中,因为失去丰台大营兵权而痛失好局的经验教训,在“逼供行动”的一开始,就将兵权放在了所有安排的首位来看待。而也正是由于在兵权上的短暂优势,使其占据一定的主动地位,甚至一度将雍正就此逼上了“绝路”。

可最终,因为由于十三阿哥胤祥拖着病体,坐着担架,前往丰台大营,重新夺下兵权,进而带兵入宫勤王,使得胤禩等人在兵权上的优势荡然无存,这才最终挽救了这场危机,同时也使得八阿哥胤禩等人精心策划的这场“逼供行动”就此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可见,兵权是决定这次“逼供行动”成败与否的胜负手,有兵权的隆科多,四位关外的“铁帽子王”,甚至是虽被雍正发配看守皇陵,但仍然在军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十四阿哥胤禵,都是胤禩所要争取和团结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