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殿斌(艺轩),1960 年生于山东青岛,现居北京。

中国文人画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促进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北京万合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到拙时境自高

曾经很长的时间,我在纠结一个问题。画画的过程从生到熟而后,究竟是生还是熟?我问过很多人,有人说生,有人说熟,自己没有定论。这个阶段对于很多从事艺术的人来说,都会经过。其实是个学与识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说过:天下作画者不少,识画者几人哉?”说的就是这个问题。任何一个时代,“学”的人一定比“识”的人多。真有识者廖廖。读到殿斌先生的画时,这个答案自然而解,画的高境不是熟后熟,而是熟后生。生者,拙朴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与书同源,书法的最后不是技巧,而是道。何为道也?一阴一阳也。形神之相互依存也,即是道。画亦同然。画之所求者,非描摹自然而是直达心象,传达内心世界之气象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有人对我说,某某画人物比例都不对,开始一听觉一怔。因为很多人都按芥子园。芥子园 在人物画篇讲过。人物画三停五眼之法,凡画人物之人都奉为圭臬,不可逾越。这是否正确呢?我们看看千古名作梁楷的泼墨仙人图,这个应该是千古大师的经典吧!他死守了三停五眼了吗?曾与杨老师交流过,有人也曾建议他学习造型,我以为这种说法有诸多不妥之处。齐白石一辈子总结了四个字“”似与不似”。这是对中国画造型的度世金针。中国画是哲学,其造型原理是心象,而不是物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老师的人物画,纵观一幅之中,其大小、倚侧、夸张、变形等等,完全源于他对戏剧人物内心感受而写出。人物形态万千,情状各异,加之深厚笔情墨韵,十分耐人寻味。非自然的刻画描摹。这也是中国画造型的精要之处。恐怕那些还在拷贝箱阶段的,甚至傻瓜相机式的再现客观世界之人不可理解,也不能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个理论家讲世界上所有的画种,除了中国画,都跟书法没有关系。这个话听起来不觉得。但其中隐含着深深的内涵。他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画的线条,古代大画家都用了很多精力研究它,甚至穷其一生。一根有内容的线,几乎可以说是决定书画家功夫高下的核心,石涛曾说,一画,即“”一画论”。这个线条即是源于书法之骨法用笔,可能很多人认为简单,拿个毛笔一写便成之,非也。悟得一线之内涵者,晨星也。并非凡书者皆得好线。任伯年当年惊讶吴昌硕之处,即在一线,当时吴还不会画画,可见一斑,线之重要。殿斌先生人物画用线洒脱大方,气象浑穆,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物我化为一体,他虽然说他书法研究不深,但这应是谦虚的说辞。他对线条的书写与把握,非一般专业书手所能望望其项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染邪,这就是天地万物之气象也。殿斌先生的作品,当你会心一读,会使你兴奋,浑身产生力量感,从作品中可看出他坦荡的胸怀与磅礴之气。其人亦如此,交流中便知。没有当下很多书画人的那种自私,自大的陋习。古人云云鹤海鸥之意,人不如此,作品岂能高耶?这便是境界也,欲得高境,先须人如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之谦说过“”只有两种人可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三岁稚子与积学大儒”。少年不知愁滋味,三十年来也未知。芸芸画者,倾其一生之力于画技,殊不知苏东坡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何也?画中之诗意也。诗意者,源于诗心也。诗心者,童心也。陈子庄曾言“”平淡、天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走过漫漫人生长路,而童心依存者,凤毛也。殿斌先生的画,无处不在的天趣、朴拙,耐耐人寻味。使我想起人们评价关良画的二个字“稚拙”。 亦用“拙趣”二字评价殿斌先生之画。我是这样想的。

文 / 狮子山人(诗人、书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