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北京卫视播出的《档案》节目中,一件珍藏在韶山纪念馆的睡衣格外引人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睡衣版型宽松,边缘泛黄,如果再细看,就会发现上面居然缀满了73块补丁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是这么一件看起来十分破旧的睡衣,居然是毛主席重要遗物之一。

它陪伴毛主席度过了二十几个春秋,曾有人建议毛主席换一件好一点的睡衣,却被毛主席以还能穿为由当场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并不是毛主席第一次拒绝别人的提议,因为物质生活过于简朴,毛主席的穿衣习惯成了让周围人头疼的“老大难”。

为此,他们还有句让人啼笑皆非的暗语:“家丑”不可外扬。

毛主席节俭到了什么地步?他为什么要节俭至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大典上的“四个窟窿”和“家丑”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穿着一身橄榄色的中山装亮相。

这件衣服挺而阔,腰部收窄,肩部微微翘起,刚好衬出了毛主席伟岸的身形。

相比于其他中山装,它的领高更低,领口更宽,彰显出了新中国领导人别具一格的气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件特别定制的中山装下面,藏着加起来破了四个洞的衣服裤子。

在距离开国大典还有两个小时,毛主席感觉气温骤寒,便让卫兵帮忙找出之前常穿的那件羊毛衫。

他在这重要的日子前有些兴奋,草草睡了个午觉后,就洗漱穿衣,准备迎接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时刻。

但卫兵却捧着衣服,愣在那里有些犯难。

“主席……”

看见毛主席准备穿衣,卫兵便把羊毛衫展开,两个大洞赫然展现在面前,

“您要不换一件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见了却哈哈大笑: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穿在里面的衣服,别人又看不见。”

见卫兵还想说什么,他无所谓地摆了摆手,又指出了卫兵的错误。

羊毛衫在那个战争刚过去的年代里,算是一个稀罕物,虽然破旧,但拿去补补还能再穿,就这样丢掉或者重新再做一件,未免太过于浪费。

他接过这件相伴他许久的羊毛衫,利落地往身上一套。

但没想到,穿毛裤时,膝盖关节处的布料在时光的洗礼下变薄变软,毛主席双腿一蹬,毛裤就大大咧咧地破了两个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办法,他老人家只好重新把裤子脱下,小心翼翼地再将裤子穿好。

当时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只有他和身边的卫兵马武义。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这句妇孺皆知的俗语,却是毛主席一生都在坚持的习惯。

他的大多数衣物上,都有深深浅浅的补丁,这些衣服有多破旧呢?毛主席有一双穿了二十多年的鞋子,在外出住旅馆时,被工作人员当成垃圾扔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还是身边的人帮忙翻找出来,洗干净又缝补好后,毛主席就又把这双“破烂鞋子”穿在脚上了。

刚开始时,身边的秘书和同事都还会提醒毛主席要注意形象管理,甚至还提议过大家凑钱帮毛主席换几件新衣服,可这些建议最后都被毛主席拒绝了。

在毛主席的理念里,衣服能蔽体能保暖就已经足够好了,见外宾充门面的衣服,有一两件就已经足够多了,不需要重新再做。

国家才刚起步,多做衣服就是浪费,这方面领导人们更要做好表率。

但除了节俭外,毛主席也有自己的穿衣喜好,一个是爱着“毛氏中山装”,另一个则是爱穿长袜。

毛主席喜欢的长袜可不一般,这种袜子是老式的纱袜,穿着透气柔软又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穿过长袜的朋友们都知道,长袜的袜口有一道松紧,穿的时间越长,袜口也就越松。

毛主席又节俭,在长征途中一双袜子翻过来覆过去打了无数补丁都还舍不得丢。

穿的时间一长,长筒袜的袜筒就委委屈屈地堆在脚踝上,不论是走路还是伸腿,都叫人把这双旧袜子看得一清二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开主席和身边的人都没太在意这个问题,但随着中国同世界的建交,主席接待外宾的时间越来越多,能看到主席旧袜子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为了撑起门面,主席不得不委曲求全,在会见外宾时规规矩矩把腿收好,免得脚上的袜子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但毛主席是个性情豪爽的人,和人交谈时,难免会一激动就开始伸腿,把脚上的袜子给透露出去。

这时候,旁边的秘书就会在主席耳边暗暗提醒:

“主席,家丑不可外扬啊。”

虽然话里说的是“家丑”,但来中国的外宾却并没有因为一双袜子而放弃建交,可见在国际舞台上,看的并不是衣着外表,而是国家真正的硬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从童年起,就已经深谙其道。

童年的感悟

1893年12月26日,湖南韶山的一户人家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

毛贻昌和文素勤高兴极了,在前几个孩子相继夭折后,家里又迎来了新生命。

他们给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取名叫毛泽东,毛贻昌希望孩子快点长大,会识字和算术后就帮他管理家业。

而母亲文素勤对孩子的期待并不高,她质朴地希望孩子健健康康长大,快乐地过完一生。

然而夫妻俩的愿望,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注定会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大后的毛泽东并未踏上父母所期望的道路,他在环境的影响和自我的坚持下,选择了那条注定布满艰难险阻的崎岖之路。

刚出生的头几年,毛家其实并不富裕,在毛贻昌的奋斗下,家里勉勉强强能算得上是中农。

童年时的毛泽东物质条件并不富裕,衣服裤子常常穿着穿着,就短了一截,为了省钱,父亲毛贻昌在毛泽东8岁时,就让他下田劳作。

小小的毛泽东就在田里不停地锄地,不合身的衣服不断被磨损,变得破旧,每次看到毛泽东衣服上的口子,文素勤就找来针线,细细地将衣服重新修补一遍。

毛家余钱不多,毛贻昌也舍不得花,一家人也是省吃俭用,最大的开销就是送毛泽东去私塾,等他学成归来后,就去做个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年代,废除科举考试后,能上私塾的大都非富即贵,毛泽东天天穿着破衣服,没少被同窗嘲笑。

坐在私塾时,毛泽东并不觉得难堪,他对同窗的嘲笑视若无睹,却求知若渴。

慢慢地,私塾的先生注意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他发现毛泽东悟性很高,吸收知识的能力很快,就把还不够年龄的毛泽东推荐到县上去念初中。

而还是少年的毛泽东就已经知道,衣着能决定人的第一印象,物质能决定人的生活质量,但却都无法决定人的全部。

而人生路上的追求更是如此,个人的富贵终究是过眼云烟,而人民的幸福和自强,才是实实在在扎根在土里的东西。

他书读得越多,就越明白这个道理。

他清晰地明白无数农民的痛苦,来源于一层又一层的压迫,而这是阻挡人民追求幸福的根源。

所以,在湖南师范的路上,在北大的图书馆中,这个衣着寒酸的湖南学子,哪怕在最困难的关头,也没有一刻想过要放弃革命。

在长征路上,毛主席白天赶路,晚上看书。

为了节约蜡烛和灯油,他在思考问题时,就会把烛芯拨歪,等到需要看书和写字时,他才会将烛芯稍稍拨正。

在门外守夜的警卫员看着忽明忽暗的烛光,以为屋子里出了什么事,急急忙忙跑进去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一抬眼,就看见毛泽东坐在书桌前读写思考,毛主席被烛光笼罩着,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一点又一点写出了拯救旧中国的道路。

他总是习惯于“苦一苦自己”,自己穿着打着补丁的旧衣服,把新发下来的军装,转手送给了更需要衣服穿的士兵们。

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于是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向农民看齐;他说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于是万事万物都没搞过特殊。

遗产分文不剩,精神流传万世

毛主席的大半辈子都活在艰苦之中,恶劣的条件没有消灭掉他对生活的热情,反而更让他懂得了随遇而安。

在极度枯燥而又繁琐的工作中,为了排解压力,毛主席常常是烟不离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吸烟的人都知道,烟是了不得的消耗品,如果要追求烟的品质,那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毛主席在开展农民运动时,最爱抽的还是叶子烟,他坐在田埂上,挽着袖子和裤腿,和农民打成一片,丝毫没有距离感。

而在战场上,缴获了什么烟,他就抽什么烟,为此,毛主席戏称自己是“吃百家饭,抽百家烟”。在火柴的使用上,毛主席也特别讲究。

他特别注意过,一个火柴盒里的火柴寥寥无几,往往一盒火柴用完,火柴盒旁边的磷片还剩下许多。

别人收藏珍宝奇物,而毛主席却把这些火柴盒收藏了起来,他又了解到,散装火柴要比盒装的便宜,于是特地派遣警卫员去火柴厂买零散的火柴。

连身边的警卫员都很不解,为什么新中国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之后,主席还是连一根火柴都要斤斤计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除了火柴,一床被子,一件衣服,一条毛巾,毛主席都斤斤计较过。

他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中,都能看到缝补的痕迹,只要还能用,毛主席就舍不得换。

甚至为了节约,一张毛巾可以既擦脸又擦脚,毛主席说这是不能“厚此薄彼”。

而就是这么一位节约的领导人,在儿子新婚时也没有大操大办,毛主席仅请了几位较好的朋友,送去的新婚礼物也是一件同自己相伴多年的大衣。

他是这样解释的:“白天岸英穿,晚上思齐盖,两人都有份。”

但如果认为毛主席的节俭是为了存钱,那就大错特错了。

毛主席的工资并不少,哪怕是在困难时期,他亲自带头缩减了工资的情况下,每个月仍然是有404.78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毛主席出版的书籍还被翻译成了各国文字,哪怕单用稿费作为日常开销,也可以在那个年代生活得滋滋润润。

但毛主席却没有这么做,他的每月工资是这么分配的:

每月的房租80多元、党费10元、未成年小辈的生活费共120元,伙食费90元……

这仅是最基础的开销,更别提主席还会资助身边困难的警卫员,有时候开会时的茶叶香烟开销,也会算到主席头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每个月还要给章士钊寄2000元过去,以感谢他曾经资助了革命事业。

在毛主席那里,入不敷出才是常态,很多时候钱刚发下来,下一秒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的稿费,也基本都给了写信向他求助的劳苦大众。

可以说,毛主席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不愿对身边人的痛苦袖手旁观,他几乎将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在回忆录中写着,自己的父母和两个姑姑,都没能从祖父那里继承到一分钱,但他留下的却是永久的精神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逝世后,按照遗嘱,他的所有遗产都上交给了国家,而他身上的现金,加起来甚至都不到100元。

毛主席常说:

“没条件时不讲究,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而有条件时不讲究,这才是真难办到的,共产党人就要做最难办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毛主席清廉俭朴的一生,他幼时受条件所迫过得节俭,少年时就已将身外之物置之度外,青年时于艰苦中仍不忘志向,而等功成名就后依然恪守勤俭之风。

他用一生,诠释了“廉”字的模样,也诠释了为所爱的土地坚守,是件至死毋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