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日前,合肥包公园景区宣布自2024年“五一”起,全园免费开放,广大市民可以无门槛游览,零距离领略包公文化的魅力。这在合肥并非首例,合肥第一座人民公园——逍遥津公园已经免费开放十余年,徽园景区也即将对外免费开放,去掉门槛的背后,是这些景区进行“门票经济”超越之道的探索,不再坚持单一的“门票思维”,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已成为行业以及社会共识的今天,此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公园景区

包公园免费开放,多年愿景落地实现

“既欣喜,又欣慰!”2024年4月26日,在包公园景区,说起免费开放一事,九三学社社员、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处长夏冬波难掩激动,早在2021年,他就开始呼吁包公园应该免费对外开放。

夏冬波的呼吁始于一位南京文友的吐槽。当年,这位文友慕名来包公园参观游览,发现园内每个景点都收费,这让他有些难以接受,随即找到夏冬波说起此事。“包公园应该免费开放,让游客多进来,接受包公廉政文化教育,这样比收门票作用大多了!”文友的这句话,触动了深耕包公文化研究多年的夏冬波,在一番调研后,他以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建议包公园免费开放,很快这则信息被采纳。

在调研中,夏冬波了解到,2018年、2019年,包公园景区收费总额均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2020年因疫情影响收费总额大幅下降,维持在400万元上下。彼时,门票是该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夏冬波认为,包公园是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蕴含着丰富的包公文化,也是合肥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要最大化发挥其公共属性,让更多的游客进园,了解包公忠孝清廉的一生,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在信息原文中,夏冬波建议“包公园应全年向市民免费开放,要‘还景于民’,不能搞‘门票经济’,要把包公文化品牌擦亮,使之成为公益性文旅景点,让人民群众共享合肥美丽的风景、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合肥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如今,美好愿景落地实现,夏冬波兴奋不已。在他看来,包公生于合肥、长于合肥,并曾在合肥为官,最终落叶归根葬在合肥,合肥的包公祠也是所有海内外包公祠的“祖庭”, 包公文化既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包公园景区免费开放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包公文化的重视。开放后,将会有更多的游客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这对于合肥“包公故里”品牌打造以及“文化强市”和文旅高质量发展都将带来更多、更好、更大的正面影响。

“大开放不仅是景区大门的免费开放,更是思想观念、服务意识、研究水平的开放。”在采访中,夏冬波坦言,景区免费开放后,将迎来更好的机遇,但也面临更多的挑战。接下来,相关配套设施要进行完善,各项服务也要优化提升,吃住行游购娱都要跟上,让游客来了有“看头”更有“想头”,真正推动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冬波

多个景区探索“门票经济”超越之道,是明智之举也是必然之路

景区去掉门槛,打破单一“门票经济”模式也直接反映了景区运营思维的调整乃至文旅产业发展方向有了新变化,超越“门票经济”正逐渐成为不少景区的新探索和新追求。在合肥,早在2007年,市内第一座人民公园——逍遥津公园便正式免费开放,对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敞开怀抱。

2018年,合肥市决定将逍遥津公园打造成“最合肥、最文脉、最人气、最时尚、最生态”的开放式城市综合性公园,进一步拓展公园开放共享空间。2023年7月,庐阳发布官微在推文中提到,按照这一要求和“减商业化”要求,该区广泛征求群众和相关专家意见建议,调整公园原有功能布局,按照“东西动静两片区”打造,大幅减少经营项目,还原公园本色。并充分挖掘公园内各处景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采用“微改造”“精改造”,做到“保护与传承”,让公园到处有故事、步步有回忆,回归“人民公园”本色。改造提升后的逍遥津公园,不仅成为合肥市民休闲娱乐的胜地,更成为广大游客体验传统文化、追寻城市记忆的热门景点,曾一度创下单日游客量峰值18万人的纪录。

2023年5月,逍遥津公园官微也在推文中提及,当年 “五一”假期,该公园共接待海内外游客约38万余人次。门槛没了,但人气和魅力都在与日俱增。

另一个好消息是,合肥又一个知名景点——徽园也将免费开放。2023年10月,“合肥经开发布”官微发文称,作为合肥市乃至全省地标,徽园每年都接待了大量游客。2023年4月,徽园功能定位发生了新变化。根据规划,徽园将集中呈现安徽省特色菜品、非遗制品、演艺精品和土特农产品等,与明珠广场、欧风街、合肥海洋馆联动,大大提升合肥区域文旅资源魅力,并将免费对外开放。4月26日,徽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景区内正在积极准备,具体何时免费开放还在等通知。

景区探索“门票经济”超越之道,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又有哪些现实意义,能带来哪些好处呢?官方发布的一组数据或许最能说明问题:2023年,合肥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9亿人次,旅游收入1866.68亿元。2024年春节假期,全市接待游客73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1%、75.5%。无论是节节攀升的量化数据,还是“增长”“增收”这些关键词,都证明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做“文旅+”大文章是明智之举与必然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来包公园景区游玩打卡

“文旅+”如何行稳致远,专家“把脉开方”

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韩建雨看来,合肥这些景区探索超越“门票经济”之道具有深层次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市民进园游玩,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普及和提质。公园免费开放使更多市民能够无门槛接触和享受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更能在社会层面促进文化公平和文化自信培育。另一方面也将推动景区探索创新经营模式。韩建雨认为,传统的以门票收入为主的经营模式,长期以来被诟病为过度商业化而影响文化传承,取消门票实际上是将运营重心从简单的营收转移到了提升服务质量和深化文化体验上,可以激发更多消费潜能和市场活力,此举也将引发其他景区借鉴并探索更为便民的经营模式。

景区免费开放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中,又该如何做,确保行稳致远呢?4月28日,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韩建雨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持续创新经营模式,保障景区持续发展。景区应在维持公共利益的同时探索合理的盈利点,可以通过引入赞助商或开展会员服务、开发特色商品等引导游客二次消费,保障景区收入来源,提高经营效益;二是进一步提升景区配套设施水平。推动智慧景区建设,构建智慧化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升运营效率,为游客提供高品质体验;三是注重景区品牌建设和宣传。加强与文化艺术机构合作,培育品牌特色,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全媒体宣传景区文化,形成文旅深度融合良性循环。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