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前必签的合同都要怎么看?厚厚的一沓文字到底哪些才是重点?能保障我们消费者权益的有几点?又有哪些漏洞能让装修公司有机可趁?合同是一把双刃剑,如何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合同,确保自己远离“装修黑坑”呢?以下这些你必须了解。

故意增加装修项目是装修公司常用的手段之一。装修公司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人工服务费,特别是难度很高、工期很长的工程,比如在房子里架个梁、凿个墙这类“大兴土木”的工程。设计师也会在旁边“循循善诱”,几乎是为了美观不择手段的销售思想,比如“这个客厅没有这面墙可不行,定会大打折扣”,“这种吊顶必须装,不然装得再好看都百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类销售话语和装修项目,业主们还是要理智,要学会取舍,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考究其项目的性价比,“是不是非做不可?”“它的价格自己是否能承受?”先问问自己,然后货比三家,不要急忙给出答复,装修不是儿戏,讲究的就是一个稳当!

舍低就高捞取回扣也是装修公司常见的“潜规则”之一。装修公司一般会提供三种装修模式,即全包、半包和清包,选择清包的朋友不需要担心这条“潜规则”,选择了半包,特别是全包的业主,装修公司将负责装修材料的购买活动,一旦涉及到金钱问题,大家可要慎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就算是全包出去,业主也需要起到一个监督作用,材料的购买清单、发票和收据都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就是有必要对本地的建材市场价格有一定的了解,对乳胶、木材以及家具建议大家也要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从质量优良的材料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风格和样式,才会过得舒心。

虚报面积增加预算是装修公司常用的手段之一。装修一般都与面积相关,单价都是以㎡计算,并且大多数业主都不是装修行内人士,对面积不是很敏感,多一点少一点都没有感觉,但是我们亲自去测量房屋又显得不是很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一切实可行的就是在测量当日自己到场,起到一个监督作用,这将决定以后总共的装修预算,马虎不得。

口头承诺难兑现是装修合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合同就是承诺的书面凭证,不要放着好好的凭证不用,口头承诺装修事项啊,不靠谱的!可能昨天装修团队答应免费给你做一个壁橱,今天突然就不做了,就算做也算成收费的,这些都是令人哑口无言的事,为了避免这类尴尬与不安,大家大大小小的事麻烦都写在合同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签订合同一定要有戒备心,必须在合同中写明具体、详细的装修项目,装修的具体要求以及关键项目施工工艺,口头承诺也应在合同中有文字体现。

文字游戏多算费用是装修公司常用的手段之一。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换个位置就是截然不同的语义了,且装修行业术语不少,不接触的人更是难以了解其中的意思,因此很多居心不良的装修公司就很爱玩“文字游戏”,这也是最常见的装修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小心驶得万年船,谨慎一点总是没错的,不懂就问,一定要搞定术语的意思再决定,但最好还是建议业主要求装修公司把装修合同白文化,不要出现令自己费解的术语,保证沟通的公平性。

替换材料质量悬殊也是装修公司常用的手段之一。多数家装公司的协议上就有这样的条款:“装修中如原品牌材料缺货时,乙方可临时更换相同型号的材料。若甲方坚持使用原品牌材料,造成工期延误由甲方负责。”这项条款看上去没多大毛病,似乎也是情理之中,但是要注意,相同型号并不等于相同价格,且也没注明差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