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业审融合下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业审融合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将向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转变,以价值链为核心,以价值增值为目的,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或领域,全过程动态监控相关业务流程,揭示现行业务活动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审计作用的发挥将从传统的以事后查错纠弊为主,向注重事前事中风险防范转变,在审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数智化审计工具,加大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注重发现数据背后深层次、突出性、系统性、重大性风险和问题,强化审计风险提示和预警功能,真正实现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价值;审计工作方式将以“远程+现场”相结合的审计方式为主,线上高效快捷搜集审计线索、定位高风险单位,线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用户画像技术

及其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用户画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信息来创建虚拟代表用户属性和行为的方法,其核心在于将复杂的用户数据简化为一系列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标签,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他们的用户。构建用户画像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步骤:一是目标分析;二是标签创建;三是数据收集、整合与分析;四是画像建立;五是画像应用;六是画像迭代。

三、业审融合视角下

企业审计画像体系构建

(一)整体建设思路

企业应当围绕审计关注重点事项,科学合理构建具有明确业务含义和口径的画像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建设

1.指标体系建设思路。

指标体系是审计画像的核心,是全面、系统衡量审计对象关键特征和风险点的评估框架,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快速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问题。为确保审计画像指标设计合理可行,企业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指标体系建设。

(1)初步设计审计画像指标体系。

(2)开展指标建模可行性评估。

(3)明确指标计算规则和标准阈值。

(4)确定数据需求范围。

(5)形成审计画像指标库。

在上述基础上,建设形成包含详细指标目录及业务解释、标准化的指标计算和使用方法的企业审计画像指标库。

2.指标体系建设实践。

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为例,集团从高质量发展和国资监管需要出发,围绕审计关注重点事项,综合考虑国资监管指标、集团公司考核指标、业务板块发展指标、行业水平指标等因素,按照企业基本情况、财务指标评价、保值增值情况、资产质量分析、审计预警提示5个分析维度,每个维度下设n个基础指标,最终设计形成企业审计画像指标体系。

(1)企业基本情况画像。

(2)财务指标评价画像。

(3)保值增值情况画像。

(4)资产质量画像。

(5)审计预警提示。

(三)审计预警体系建设

围绕审计重点关注风险事项,调用画像指标模型建设审计预警体系功能。一是设定预警指标体系;二是构建风险预警机制;三是预警结果应用。

(四)审计画像报告

审计画像报告围绕审计人员审前调查和审计报告撰写所需的指标信息,以企业审计画像各功能模块的数据为基础自动生成,能够全方位地呈现企业审计视角下的数字画像,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方向和审计线索,辅助确定审计重点,支撑审计决策。

(五)辅助审计调整

辅助审计调整是根据审计画像结果在线对发现的问题或差异进行调整和纠正,具体包括对审计项目的资产负债权益指标、利润指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情况等进行审计调整,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或错误。

四、企业审计画像应用实效

(一)辅助审计立项

企业审计画像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来辅助审计立项。

(二)支撑审前调查

以大数据为依托的企业审计画像将数据采集作为起点,通过对不同类别数据的收集,加之与企业ERP、财务报表、合同管理等系统的穿透,使审计人员能够实时远程获取业务、财务等相关数据和台账,有效助力企业在前端审计立项阶段,以数据分析显示的疑似风险为导向,明确审前研究内容,拓展审计内容和范围,实现形式流程上的“去项目式”无感审计,使得审计全覆盖成为可能。

(三)确定审计重点

企业审计画像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识别被审计单位的关键特征和潜在风险点,从而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四)优化审计资源配置

通过基于数据中台的审计预警体系的应用,企业能够充分运用数智化技术开展数据挖掘、异动监测、问题分析、成因追溯,建立丰富的数据内外部共享和服务渠道,实现数据价值释放和交换,构建一套把数据变成资产并服务于业务、让数据用起来的机制,形成数据闭环,促进审计数字化转型,实现内外经营风险的持续监控。

节选自《中国内部审计》2024年第4期

作者:陈雪嵩 张丽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

编辑:孙哲

目前16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这里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