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角度看待网络游戏上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尤以在校的青少年为游戏的主力军,但学生一旦玩上瘾,真正的学习就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可心早已飞到家中的游戏机上了,脑子里想的是回家后如何攻“下一关”游戏的问题,甚至于为了早点回家玩游戏,可以“忘了”值日生工作,可以“忘了”完成家庭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台电脑,一张盗版光碟,带来了无比丰富的游戏形式和游戏内容,坐在家中,按照自己的想法统领军队、操纵股市、广交朋友......等变化多端的游戏,满足了学生在紧张学习压迫下的自我成就感、新奇感和紧张剌激的心理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经过训练的老鼠会通过按杠杆自行获取食物,如果能否获得食物奖励带有随机性,按杠杆会变成一种强迫性行为。人们发现这种策略同样适用于人类。如果给人准备一根杠杆或者一个按钮,同时让他们随机获得奖励,他们也会一直按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机,电脑游戏开发者都有意识的激活了我们的奖励系统让玩家上钩,升级,获胜随时可能出现,游戏就这样激发了人的兴趣,如果游戏刺激的多巴胺足够多,就会和毒品一样上瘾,不确定的奖励机制,不停分泌你的多巴胺,让你粘在椅子上。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